20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內容摘選
對于零部件產業而言,保增長、擴內需是解決眼前的矛盾,是為了度過眼前的危機,而調整結構是解決長遠、可持續發展問題。 11月22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2009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在廣州舉行。 原國家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名譽會長何光遠,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張驥,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中汽協副秘書長支敏、顧翔華、師建華、董建平、助理秘書長沈寧吾,廣東省、廣州市有關領導以及國內主要零部件企業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主持。 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作2009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度工作報告,報告的主題為“抓緊結構調整,做強汽車零部件產業”,對于零部件產業而言,保增長、擴內需是解決眼前的矛盾,是為了度過眼前的危機,而調整結構是解決長遠、可持續發展問題。董建平強調,零部件產業的結構調整要緊緊圍繞節能、減排、安全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題;通過調整,改變目前企業規模小、分散、低水平重復、技術創新能力弱、粗放經營的狀況,實現產業全面升級。他指出;汽車零部件全行業從三月份回復迅速增長態勢以后,預計今年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2000億元人民幣。但配套市場的出口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由于國外經銷商流動資金短缺,訂單減少使得售后市場的出口受到一定影響,新興市場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是經濟回升的基礎不穩定、不穩固、不平衡、一些深層次特別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經濟企穩回升,能源與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控制成本壓力加大。政策和原油價格走向都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董建平說:“各零部件企業應從全面提升企業素質;繼續改善整車和零部件之間的關系;引導、促進零部件龍頭企業走集團化、國際化道路;扶持中小零部件企業走專業化、小企業、大市場的道路;要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對外合作等四個方面下功夫。” 張驥司長做了題為“我國對外貿易總體情況及汽車零部件出口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我們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競爭態勢也限于零部件行業內部,同質化嚴重造成產能過剩,統計表明其中OEM配套比例不到30%。整體實力不強,零部件百強企業很少集中度不到1%,難以滿足市場大量采購的需求,產品檔次低,來的單子沒法接。 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基本依靠低成本擴張,研發經費不足,沒有適當超前研發,被淘汰。缺乏創新,企業平均研發費用僅為0.6%,無法形成開發能力。2007年統計50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研發費用總和只是博世公司的17%。 張驥司長指出,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只有人工成本的優勢,競爭態勢是惡性競爭,缺乏誠信,市場規范力度不夠。企業之間低價競爭,好的產品和企業難以生存,差的企業產品難以淘汰。粗放式經營的規模擴張,資源浪費。拼價格對后續發展不利,20多年來雖然持續增長沒有形成品牌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