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模具業迎來發展的轉機
發表時間:2009-06-25 08:46:22; 來源:news_from
2008年,我國模具業確實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據模具展主辦單位之一的中國模具工業協會人士介紹,去年我國模具銷售額950億元,比上年增長9.2%,增幅比上年放慢10%左右。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各地模具生產企業“基本未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占20%,“已受影響或影響很大”的企業約占40%。被調查企業普遍認為,今年模具企業的發展速度將進一步放慢。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調查企業多為各地重點骨干模具企業,而非重點企業和小企業面臨的困難會更多。 去年9.2%的模具銷售增幅雖然是多年來首次低于其他年份的20%左右,但這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取得的,很不容易。去年模具進口20.04億美元,與前兩年進口額基本持平;去年模具出口達19.22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36%,且這些年模具出口一直以30%至40%的速度增長。我國模具企業積極突圍,機械、家電、汽車及IT電子信息產業等模具用戶需求進一步拉動,國際采購商到中國采購的比例逐年增大,今年我國模具業發展勢頭依然強勁。近年來,我國模具業整體實力進一步加強,制造技術水平又有新的提高,有些已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國際市場在進一步擴大。 積極為下游產業提供裝備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曹延安表示,經過半年多摸索和努力,模具業已基本形成了應對危機的共識:立足眼前著眼長遠,樹立信心應對挑戰。 目前,我國出臺的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如家電下鄉、調低小排量汽車購置稅等,都為模具業帶來了積極影響。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把提升模具及制造裝備的技術水平作為重點內容,在國家16個重大科技專項基礎裝備功能部件(關鍵部件)項目中有關的模具項目專項,也體現了模具工業在制造業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很多模具企業已看到當前國際市場仍有很大開拓空間。例如,國外汽車企業大洗牌,要開發新車型,我國模具企業具有優勢。此外,我國模具業基礎好,應該利用在國際模具采購中具有的性價比優勢,有步驟、有側重地開發市場,在新興市場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保持國內市場份額的同時,擴大國際市場份額。 國內市場同樣可以擴大服務客戶的新領域,如何在汽車、航空、醫療器材、新能源方面有所建樹,如何抓住總投資達2200億元的京滬高鐵項目、投資超過300億元的大飛機項目,以及投資達300億元的上海世博會建設項目等商機,把這些新項目變成企業實實在在的訂單,還需要細分市場、鎖定目標客戶、多元化經營,并且以模具制造為核心,延伸產業鏈,積極為模具下游產業提供裝備、產品,滿足市場差異化的需求。 抓住機遇提升企業實力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聰明的企業家已迅速行動起來,而不是坐等轉機出現。這些企業抓緊時間提升企業綜合實力,調整產業結構,盡快補上高速發展期欠缺的管理短板,在技術進步、人員培訓、新品研發、市場開拓上下功夫。這些舉措已使一些企業很快化解危機,有些還擴大了海外市場份額。 業內專家建議,模具企業應該在研發、技術方面“練好內功”。首先,要優化制造工藝、精益制造、提高效率,增加競爭力;其次,要注意下游企業的需求、跟蹤研究下游行業的技術進步,抓住重大產業項目典型零件研發,在模具設計與制造方面體現水平;第三,模具中有不少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體現了我國模具工業不斷進步的發展趨勢,要積極開展模具專利技術申請、核心模具技術研究儲備,為下一輪模具業發展提前做好準備。 在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方面,專家建議,要做到管理專業化水平升級,設備利用率、設備有效工時率提高;充分利用信息化,減少人在制造流程中間環節的影響,提高模具加工過程的透明度,達到可預測性、可計劃性;重視網絡服務,建立快速反應機制,讓客戶及時了解模具制造進程,提高與客戶交流效率,縮短交貨期;著重企業戰略研究,在資本流動、產業基地轉移、國際合作等方面深入思考,在市場調整中實現企業的全面升級。 在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則要積極提高人才素質,留住核心人才,實現技能人才向專家型的有特殊專才方向轉變、管理人才從專家型向經營型的人才方向過渡。企業應建立高技能人才崗位使用和表彰激勵機制,激發其創新創造活力。 億森(上海)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設計制造汽車覆蓋件模具為主的模具企業,與日本、歐洲許多汽車企業都有合作。國際金融危機使公司受到不小影響,但著眼企業未來的億森公司并沒有因此放緩發展的腳步,而是抓住這段時間苦練內功,抓管理、投設備、上質量,爭取每一張訂單都能帶來回頭客。公司負責人說,“我們已明確感受到市場在復蘇,汽車主機廠開發新產品的腳步在加快,我們會走穩、走好每一步,為主機廠提供最近距離的優質高效配套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