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言|對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認識-指導思想
對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認識-指導思想 -國際金屬成形展,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技術大會參與指引 -“九月節”活動期間需要的思考
2023年3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通裝〔2023〕40號文)是自1994年以來最為重要的推動行業發展的文件。為了推動鑄鍛行業發展,1994年國家出臺了對鑄鍛行業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一直執行到2008年,有力地推動了鑄鍛行業的發展,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次政策的出臺,對鑄鍛行業而言意義重大,特別是首次將沖壓、鈑金與制作寫入“指導意見”,需要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同仁認真學習、準確把握、積極落實。為此,基于自己的認知、了解到的行業情況,針對文件中的一些論述,寫了這篇認知,希望能有助于企業和政府有關人員理解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本認知共分十一個篇,這是是第二篇。 摘要: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以推動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保障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為根本。著力提高鍛壓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行業規范發展,促進生產方式綠色化智能化變革,提升行業質量效率,全面增強產業鏈競爭力。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提供堅實支撐。 解讀: 深刻理解中國特設社會主義思想的含義,以及十八大以來一直強調的制造業重要性,習主席強調“我常說兩個必須保,一個是糧食飯碗中國必須端牢,再一個制造業必須筑牢。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必須加強技術研發,提高國產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國家才能強大起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都離不開制造業,要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上繼續下功夫。”這是對制造業,特別是對裝備制造業最為精辟的論述。 就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而言,高質量發展應該涉及數字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提高人均生產效率;實現差異化競爭,踐行節材降耗和節能減排;完善產業鏈、供應鏈和工藝鏈,實現低成本(節約和杜絕浪費)和少體力勞動生產;實現裝備和工藝的不斷更新,實現精密化(近凈和凈成形)、整體化(復合和大型化)、數字化(控制和工藝模擬)、高效化(生產效率和人均勞動生產率)、輕量化(工藝、材料和結構輕量化)和低能耗生產。要落實好文件提出的指導思想,行業或企業必須堅持: (1)與優秀的用戶一起成長和尊重你信賴和可靠的競爭對手是避免價格競爭,實現差異化競爭的良好方略。 (2)反對價廉物美,提倡物有所值,低價競爭就是慢性自殺,這些都是市場經濟中鐵的定律。 現實證明,一個完全以低價獲得訂單的零部件生產企業,沒有任何技術突破的基礎,一定會被市場淘汰。 (3)用戶要為供應商提供創新的基礎,如果你一味地砍價和壓價,你是在破壞你的根基,合作共贏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用戶哲學,也是與競爭對手相處的哲學。 (4)避免投資驅動下的產能過剩,要注意區分“引導性投資”和“適應性投資”。 (5)讀書和不斷地推動學習是一個企業不斷進步的根本,而且企業家是社會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讀書既是一種知識和經驗積累的過程,更是一個安靜休養的方式。 (6)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不能沒有“美學”,必須具有“工業美學”修養,特別是“幾何美學”研究。發展“精致”企業應成為企業的一個戰略目標,所謂精致應包括“重視利潤率的經營策略”,薄利多銷不適合當下“個性化需求”市場的特質,發展專精特新,特別是“產品專業化”是精致的重要理念。 (7)企業必須要注重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注重人均勞動生產率,堅持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的重要橫梁標準是不斷地提升效率(人均勞動生產率)、不斷地降低消耗和不斷地降低成本。 (8)實事求是仍然是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需要的主流思想,重視“誠信”的支出成本,誠信是企業的重要軟實力,切實建立誠實與信任,責任與擔當,以及感恩與寬容的文化基礎。 (9)克服農耕文化(散慢粗),建立工業文化(準快精),將優秀的中華文化融入工業文化,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工業文化至關重要,中國工業文化一個顯著的特點應該是“和氣而不失勇氣”,“共贏而不失個性”。 (10)人力成本上升和高素質勞動力短缺,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也就是當下人們稱的智能化)不是靈丹妙藥,但是必由之路,需要因地制宜發展,投資建設的條件必須是領導有認知、員工有素質、體系較完善、數據較充足。 (11)精細改進老產品,不如創造新產品是思維錯誤,在創新方面,對于零部件企業而言,把老產品做精更難。 (12)中國制造業的“硬件短板”國人都清楚,缺少的是“軟件優秀”,特別是“暴富和浮躁”心理必須消除。 (13)建立開放的交流和共贏思想,堅決消除閉關自守以及盲目自尊的文化,要特別重視見多識廣文化的踐行,企業家需要不停地解放思想。 (14)質量是習慣,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追求,產品質量要從個人的審美做起,從提升個人品味開始,堅持品質消費,從而提升人的質量習慣。 (15)要特別放棄以點蓋面、以偏概全和以模糊替精細等的思維方式,“精準”及以數據和事實為依據進行思考和判斷。 (16)必須注重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中的“流程”概念,建立以時間、時間節點為主線的流程,以提升效率和效益為目的的精細管理,實現精益的永無止境的進步理念。 (17)勞動是人的基本,動手是素質和能力的體現!勞動是一種修養,是思維鍛煉的最佳方式。動腦、動嘴不如動手動腳,勞動光榮和勞動就是創造應成為時代的思想和理念。樹立“機器制造低價值理念”是以人為本,樹立嚴謹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礎。 (18)競爭是一種本能,得到合理約束會是這個時代的思想,我們反對包括以低價在內的惡意競爭,避免低價惡性競爭。 (19)依賴是創造力最大的障礙,是生存最大的毒藥。而依賴在工業中的主要表象是沒有進取和責任心、沒有激情和不服輸的斗志和沒有理想的彷徨和怨氣。這種依賴心理和行為產生的根源是被委曲了的呵護和照顧,是缺少獨立生存和發展能力的具體表現。這個文化在計劃經濟時代也得到了無限的強化。 (20)創業不是做老板,更不是拷貝。是實現自我,做自己喜歡和對社會絕大部分人有價值的事就是創業。創業是實現內心孕育出的渴望,但內心孕育著/出的強大的渴望不是短時間能找到的,也許一生也難于落實,沒有什么好辦法,唯一可行的方法是你做好現在,保住渴望不要消失,創業需要創新。 (21)創新不是“完善和革新”,創新就是放棄習慣了的邏輯或固化了的認識,另辟新路。是觀念、習慣、方法和行動方式的革命,是技術和產品的創造。創新是有別于以往存在的,徹底解決進步、發展、提升瓶頸(或問題)的,激動人心的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