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言|當代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企業的八大成本-中國鍛壓協會第九屆代表大會關注點
企業的成本支出實際蠻多的,這里列出了一些可以討論的成本,思考一些企業能減少或避免的成本有哪些。因為這些成本在企業經營中占比較大,因此應引起一些企業、行業、政府部門和社會的重視。 材料費:材料價格不穩定或出現大幅度波動,企業不得不接受。一般來說,企業并不是害怕原材料的價格高或低,害怕的是原材料價格的隨意大幅度波動,因為零部件企業的價格調整難以適應材料價格的大幅度波動,零部件價格總是被動變化,而且一直是滯后反映,造成利潤損失的同時,也增加了適應材料價格大幅度波動帶來的管理成本。 如果研究一下零部件企業產品價格與原材料價格變動的曲線,我們就會發現,在其他因素全部不變的情況下,鋼材處于快速波動、螺旋式上升的周期內,零部件的價格基本保持在一個固定的低價格檔位,或處在漲價起始點的低價格水平,幾乎沒有價格波動。不難理解,在這種情況下,鋼材價格波動上漲必定會完全由零部件企業來消化。 如果材料處于一個下行的過程,零部件的價格基本上需要立即下調,下降的起始時間點非??壳?,幾乎不會滯后。 這就是材料價格波動對鍛件、沖壓件、鈑金與制作件價格影響的無奈,需要零部件企業與用戶明白這個道理,如果用戶把零部件企業看做是合作伙伴,就應該一起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而不能有“算計”。也不能以“不可抗力”思維來處理這個問題。 能源費:如果研究一下企業的能源價格,我們會發現,能源價格實際上一直在上揚,幾乎吃掉或抵消了企業節能降耗的努力。能源價格不能只看能源價格的高低,還有能源不穩定供應所帶來的成本沖擊。嚴格地說,制造業是不能無預案停電的。但一些情況下,無論是否有“電荒”,都會給工業停電。而這種毫無預測和預備的停電,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企業受損失最大。 當然電是當下企業命脈,為主要方面。另外,對于鍛造企業來講,如果使用燃氣,與電具有同樣的痛點。 停電和停氣,除了產量的減少,不動工必須付出的消耗外,客戶的流失,以及為了保住用戶而超前做出的安排,也都是企業不應該付出的超額成本。 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企業的重要成本之一。企業沒有不愿意付出人工費,但付出的人工成本與勞動力的能力經常不成正比,與創造的價值不成正比,這是企業人工成本高的痛點之一。
另外一個痛點是因勞動力成本的不確定性,已經嚴重影響職工的招聘和穩定。再加上一些官員,或者不負責任的媒體說,企業“招不到人和留不住人是因為給的錢不夠多”,弄得企業哭笑不得,難道給的錢多就能招到人和消除人員流失嗎?在社會輿論中,很少去說員工的不作為給企業帶來的成本增加問題。人工成本不能僅僅看工資或待遇,必須考慮為“人”而付出的全部的代價,必須包括工作中的育人、缺人誤產和為應對人的過分不穩定所付出的管理成本。
現在有一種慣性思維,完全把人當成了“半人”看,過分地把人往功利化、浮躁化,急功近利的方向上引導,缺少了引導作為人的另一特征——“社會性”,也就是責任和義務。 稅負:我們一般只是看企業應該交什么稅,企業交的稅的稅種已經很多了。但其中有一個企業需要付出的隱形的稅,這個稅就是“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看上去是個人負擔的,但在現實中,全部由企業承擔了。 在中國“稅”的概念中,很少有人在意待遇中的個人所得稅,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現在能實實在在地拿到多少錢。 現實中,漲工資到了一定程度,一大塊都交了個稅,個稅率最高比例遠遠高于企業所得稅,為什么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不能與企業所得稅一樣呢? 財務成本:不貸款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企業要擴大再生產或企業在創業階段,必定需要外援,也就是貸款。這種情況下,就存在了財務成本。因此財務成本對于想發展的中?。駹I)企業和創業企業來說負擔較重。另外財務成本比較重的企業是受三角債困擾嚴重的企業,他們被財務成本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商業和工業白條-承兌匯票對中?。駹I)企業和創業企業帶來了難以言表的痛苦和壓力。 環保成本:企業重視環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大部分企業完全能夠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地支持環保,沒有一個企業不愿意配合環保,因此付出的合理環保成本企業可以接受。但重要的是不合理的環??刂疲屍髽I難以承受。 由于政府管理部門對行業的不了解或存在的理解偏差,對一些企業、行業提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環保要求,不但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負擔,也增加了企業的生存難度,大部分情況下,也不見得能為環保做出多大貢獻。 環保檢查成本是企業最為頭疼的成本,動不動就因環保讓企業停產,時常出現停電、停水和停氣等“禁閉”形式,這些給企業造成的損害就不僅僅表現在成本方面,也會表現在企業整體運營方面。 為此,在環保方面,政府部門應針對不同的行業、企業做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對企業的處罰,必須要有充分的技術論證,不能過分地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化,在充分科學論證的情況下,給企業以出路,不然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環保成本,一些情況下,也不一定能起到環保的效果。 安全成本:安全控制是必須的,但過分地安全要求就是成本的無限制增加。一些政府部門對安全的檢查和提出的安全整改缺乏社會性、行業性、科學性和特殊性,亂套規則,從而給一些企業帶來巨大的安全控制成本。比如在鍛造企業的要求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門要求鍛造、熱處理車間的行車必須依據冶金行業標準建設和管理,理由是鍛造、熱處理車間有加熱,這就是典型的“瞎指揮和瞎折騰”。 政策成本:一些政策,無論是哪個政府部門的政策,都應該在執行中考慮特殊性和差異化,不能一概而論。比如“畝平均利潤,畝平均銷售額”論,對于不同的產業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區應該有所不同,但一些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胡子眉毛一把抓,致使一些企業嚴重受傷。 應付政策還包括政府部門不間斷地對企業的造訪接待。今天是檢查,明天調研,后天考察,政府有多個部門與企業相關,關鍵的部門人員,企業一年幾乎都會接待一遍,有時候是數遍。位于鄉一級的企業必須注意接受國家級、省級、地級、縣級、鄉鎮級領導的親切關懷,除非你發展的毫無起色。 要讓一個企業發展好,政府部門首要考慮的是如何讓企業能有效生長,首要的是政策結實落地,這是有利于企業的必由之路,不是多頭檢查,復雜控制。 以上論述的企業發展八大成本支出值得大家思考和研究,如何能降低這些成本,真的是一個長久的、持續的奮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