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言 | 寫在2023之初-對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思考
整整三年疫情,對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的沖擊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特別是2022年,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為不確定和無法預測的,普遍地出現了訂單下滑,銷售利潤下降,但大面積的虧損還沒有出現,這就是制造業中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基礎產業的“韌性所在”。因為無論哪個產業發展,都會帶動“金屬零部件”新需求的出現,這是鍛造、沖壓、鈑金與制造行業之幸。 三年中,有一些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的企業還是增長的,無論訂單還是企業利潤都在大幅度增長,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類企業的特點就是我們大家都明白的“專精特新,并與高質量客戶一同成長”,他們普遍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無論是產品、市場、管理,還是技術能力都有自己的特長。 總結三十多年產業工作的體會,大富大貴在“金屬零部件”產業中比較難實現,但徹底倒下也比較難出現,這就是這個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產業的一個特點。 如果有的企業說2022年企業倒下了,多數原因是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弱,一是產品單一,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高;二是企業缺少“核心競爭力”,一直應該是“以價格戰”為基本生存之道的。否則,具有特色的企業只要抗一抗,變一變,基本就可以生存下來。 疫情期間發生的各種現象,也是行業企業的一次重大洗牌過程。疫情期間企業的問題五花八門,值得企業界認真思考和總結。 另外,2022年,產業長期面臨的困境沒有太多改善,還新添了一些堵點,主要包括原材料價格不穩定、運輸不暢通、訂單不穩定、人員不安定,新的需求不夠活躍,企業可預期較弱。一些企業對未來發展比較迷茫,存在一些恐慌心理。 如果一些企業能靜下來觀察,這些問題不是我們行業的專有和特供,許多產業都面臨這些問題,化解的辦法就是企業必須有企業“發展的定力,堅持自己的特長”。 如果說2022年有一些發展好的行業,也是國家政策拉動的結果,比如電力、電動汽車、軍品、醫藥衛生設備等。當然也包括與防疫有關的機器人在內的自動化裝置或設備行業,這些行業實際上都給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帶來了一些增長。 2022年,廢舊回收市場出現了一些比較積極的發展勢頭,因此與這個行業相關的一些產業得到了比較好的機遇,但是否延續,有待繼續觀察。 農機、造船、工程機械的發展有了新的動向,不但有一些增長,也開始有電動化的趨向,這也給我們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一個新的思考空間和研究領域。 疫情以來,我們行業的對外交流基本處于停頓,對海外的現狀、發展和發展趨向感到迷茫,2023年應該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工作。行業發展什么,行業向何處去,我們如何適應國際市場的變化,怎樣應對國際市場、技術的變化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依據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2023年要加強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綠色低碳和量子科學的發展,這些發展將積極影響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的發展,既有機會,也存在挑戰。 2023年,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無論面臨如何的發展形勢,我們仍然必須堅持行業、企業已有的發展定力,堅持質量優先、技術優先,追求差異化競爭,重視人才是企業第一要素和高質量發展。 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必須時刻堅持解放思想、開拓思路、立足宏觀,做細微觀的工作方針,恰如其分地應用好已有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數字化成果,努力提升企業員工現代化素質,積累實現“三化”的資本,提高人均勞動生產率,讓企業和企業員工一同具有獲得感,是必須研究解決的問題。 2023年應該是一個增長回升的一年,也是重要的調整之年,企業如何把握形勢,如何適應形勢發展是每一位企業家應該首先關注的問題。 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國家倡導的新發展理念、促進新發展格局和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理念,基于我們行業的特點強化注重綠色環保,兼顧安全和發展,注重步伐落后而給企業帶來困擾。 依據當前發展形勢判斷,2023年,包括電力建設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裝備、現代化畜牧業機械、醫療設備等民生工程會有較好的發展勢頭,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