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總部“停擺”,但在華工廠卻全面復工!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還在持續。作為全球三大汽車生產國之一,日本本土車企面臨的挑戰尤為嚴峻。繼工廠關停、裁員等風波之后,已經有車企的總部進入“停擺”狀態。 當地時間4月21日,日產汽車宣布,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將在5月初之前暫時關閉其全球總部和日本其他非生產場所的運營。自4月25日至5月10日,日產汽車將把其橫濱總部以及其他非生產場所的運營降至最低水平,預計將總計影響1.5萬名員工。
“日產汽車利用即將到來的日本黃金周假期,暫時關閉位于日本的部分設施,以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擴散。”日產汽車中國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涉及到暫時關閉的區域主要為日產汽車公司橫濱總部,以及厚木、追濱、瀝木地區的非生產設施部門。 上述負責人表示,盡管日產汽車的部分工廠受到臨時停工影響,但在密切管理員工健康與安全的前提下,負責生產的部門仍將維持工廠運營,以滿足市場需求。此外,日產汽車將定期向員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更新事態發展和未來行動計劃,并將根據疫情的發展情況決定是否延期復工時間。 多地關廠裁員 停工對日產汽車來說已經不算是新聞。自3月下旬以來,日產汽車在歐洲、北美、南非、埃及、日本等多地的工廠已陸續暫停生產。據外媒報道,4月16日,日產汽車宣布,受疫情影響,其美國工廠的停工時間將延長至5月中旬。 “面對全球疫情的發展,日產汽車始終將包括員工在內的利益相關方的安全與健康置于首位,并開始推行居家辦公政策,同時加強運營中辦公場所的安全與健康措施。”上述日產汽車中國相關負責人稱。 值得注意的是,外媒報道稱,為了節約成本,日產汽車將在歐洲和美國臨時裁減2萬名員工,這也是日產汽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具體來看,日產汽車將在美國的三家工廠裁員約1萬人,在英國的工廠裁員約6000人,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工廠裁員約3000人。 而在日本“大本營”,日產汽車也在進行不同程度的“臨時休假”計劃。據外媒報道,日產汽車正與日本工會協調,考慮讓其櫪木縣工廠數千名員工以及日產汽車九州公司近4000名員工暫時下崗。據了解,目前,日產汽車位于九州的工廠將在4月和5月間只實行白班制,并在此期間完全停產4天;櫪木縣工廠計劃于5月恢復大部分生產。 有分析認為,日產汽車的關廠、裁員等一系列舉措映射出其在疫情之下承受的巨大壓力,也是日系車企的縮影。 日本名古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3月,其管轄區內面向美國的汽車出口額連續10個月下降,為1577億日元,汽車零部件出口額連續兩個月下滑,為404億日元;面向歐盟的汽車出口額連續4個月下滑,至653億日元。 不僅如此,數據顯示,今年2月,日本八家車企全球生產總量約為187萬輛,比2019年同期減少約15%,3月份產量進一步收縮。 中國市場更加重要 疫情沖擊帶來的生產停滯、需求降低、零部件采購等難題,對全球業績原本就陷入困局的日產汽車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 數據顯示,2019財年(3-12月)前三個財季,日產汽車實現營收7.5萬億日元,同比下滑12.5%;營業利潤543億日元,同比下滑82.7%,營業利潤率為0.7%,低于去年同期的3.7%;凈利潤為393億日元,同比下跌87.6%。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日產汽車自2009年4月至6月以來首次出現季度凈虧損。 不僅如此,日產汽車將截至2020年3月的全財年營業利潤預期從此前預估的1500億日元下調至850億日元;凈利潤從此前預期的1100億日元下調至650億日元。3月26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日產的信用評級再度下調了兩個等級,處于最低的投資級評級。 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在海外遭遇諸多挫折,但在中國市場,日產汽車正在逐步恢復元氣。
據了解,繼廣州、鄭州、大連、襄陽和十堰的所有事業部及下屬工廠于2月17日陸續復工之后,在得到當地政府批準并強化各項預防措施的情況下,日產汽車在華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武漢總部也于3月30日正式復工。截至3月底,除湖北省少數城市及武漢之外,日產、啟辰、英菲尼迪及東風品牌的全國90%以上的經銷商和供應商都已復工。 日產汽車中國區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銷售業績顯示,日產汽車3月在華銷量較2月環比有所反彈。1~3月,日產汽車在華銷量約為20.66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39.9%,下滑幅度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1~3月,日產中國區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事業板塊繼續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產汽車目前優先考慮的依然是中國消費者、員工、經銷商和供應商及其家人以及社區的安全和福祉,并有序地重啟生產和經營。”日產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Shohei Yamazaki)表示,中國市場已經出現復蘇,日產汽車對中國汽車市場以及日產汽車在華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充滿信心。 對此時的日產汽車來說,中國市場的快速重啟,在此次危機中則顯得愈發重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