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注意的一個市場轉移現象
必須注意的一個市場轉移現象 ———秘書長/張金
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企業大都從事零部件毛坯制造,無論有什么樣的理由,如果仍然堅持這樣的生產組織理念,許多企業可能面臨被淘汰。 在這個全球化進程無法阻檔的時代,發達國家向外轉移的不是鍛件、沖壓件和鈑金制作件市場,而是整體的“零部件市場”。因此,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企業必須拓展“零部件加工”,工藝向下延伸。理由如下。 第一,機加工設備的性能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價格也較為昂貴,對操作人員要求與老舊設備相比有許多的不同,這就造成原來依靠購買“毛坯件”的主機廠和零部件企業不再愿意投資新的加工設備,而且這樣的投資也不符合主機廠和一些零部件企業當下形成的經營理念。一般情況下,當前主機廠和一些零部件企業的主要發展方針是“抓創新設計,購廉價零部件”,這給中國毛坯件制造企業創造了機會。 第二,依據傳統的觀念,海外發達國家的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企業比較少地具有投資“零部件加工”的理念和愿望,因為他們幾十年的穩定思路不會被這個潮流一下子擊破。仍寄希望于老客戶能大量穩定地采購他們的毛坯,這給發展中的中國鍛造、沖壓和鈑金制作企業留出了機會。 第三,發達國家高檔加工機床企業加大了在中國的銷售力度,使得起步中的中國不僅得到了機床,也培養了很多能夠使用高檔機床的人員,并通過使用高檔機床提升了加工工藝和精度,不但實現了機床投資起步高的“門檻效應”,也有了相應的人才和思想的儲備。而海外一些機加工企業,機床比較老舊,工藝比較固定,基于傳統的理念和觀念,他們實在不愿意“扔了舊的換新的”,除了投資的問題外,主要是“舍不得、不愿勒緊腰帶投新的”的觀念在阻礙。 第四,中國勞動力成本相對還是較低,經過多年的持續不斷的積累,勞動力素質越來越接近適應新形勢、新環境和新技術的要求,讓加工的產品不但質量得到了保證,成本也在低位運行,特別是這些年傳統產業的零部件質量信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基于以上的理由,發達國家無論是將毛坯市場轉移,還是將零部件市場轉移,都非常符合市場轉移發展的規律,符合了“新淘汰舊”存在的必然規律。當然,這是一個針對服務于傳統行業的理念,如果服務的是一個新的產業,那就需要認真的重新審視,不能完全套用這些理念。 當下產業發展中,需要切實理解“裝備先進了,量會減少”,“舍不得和安逸,永遠是發展最大的阻力”的理念,這是我們理解市場轉移規律的一個幾基本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