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應加強自主創新
發表時間:2009-05-15 10:01:59; 來源:news_from
在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中,工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而裝備制造業又是“工業之母”。裝備制造業能否“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國民經濟能否“上水平”。 12日公布的《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了一系列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業內人士認為,要振興裝備制造業,關鍵在于按照《規劃》要求加強自主創新。 專家認為,這份《規劃》有兩大亮點,一是高度重視裝備自主化,提出了許多推進裝備自主化的政策措施,如鼓勵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等;二是高度重視提升基礎零部件等配套產品的制造水平,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無論是推進裝備自主化還是改進配套產品,都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裝備制造企業的生產水平。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宋曉剛說,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整體實力與以前相比雖然有很大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尤其是在大型石化通用設備、高檔數控機床、高檔大型工程機械等領域,我們的技術力量還比較薄弱。而且,由于裝備制造業是現代工業的核心,它不但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安全,更關系到國防安全,所以對于一些高精尖的技術裝備,發達國家往往有出口限制,我們無法引進。 要讓中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就必須鼓勵自主創新,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提高國內相關企業的技術水平,加快產品更新換代。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讓國內企業的研究成果有應用的機會,所以,《規劃》提出,要依托高效清潔發電、天然氣管道輸送和液化儲運、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十大領域重點工程,有針對性地實現重點產品國內制造。 由于一些國產設備在質量、安全性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使用國產設備尤其是國產首臺(套)裝備,企業要承擔更大的風險。但是,如果國內企業都不愿意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那么國內設備制造商就得不到實踐的機會,就無法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無法追趕國際先進水平。 為鼓勵裝備制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規劃》提出,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的風險補償機制,鼓勵保險公司開展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業務,從而促使下游企業敢于使用國產裝備,為裝備制造企業打開市場。 《規劃》要求提升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四大配套產品制造水平。中國一重集團總經理吳生富說,我們雖然能生產許多重大裝備,但這些裝備中的很多核心零部件,比如高精尖軸承、液壓元器件等卻依賴進口;提升基礎零部件等配套產品的制造水平,對自主創新和產業的長遠發展非常有利。 為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規劃》還要求,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鼓勵科研院所走進企業,支持企業培養壯大研發隊伍。吳生富認為,當前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未能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而企業又很難申請到科研經費,因此,《規劃》的這一規定很有意義,有利于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有利于使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