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出口中長期發展趨勢
發表時間:2009-04-30 08:29:26; 來源:news_from
最近幾個月的零部件出口數據都不理想,短期看不到回升的趨勢,尤其是國際配套出口市場,無論是中國本土供應商的直接出口,還是跨國公司的內部交易都大量減少。蓋世汽車網總裁陳文凱表示,短期看,出口售后市場的恢復要先于出口配套市場;從中長期看,本次金融危機提前給人們以警示,即大量依靠單純的出口貿易方式有不可持續性瓶頸,因為這會受制于人民幣升值、非關稅壁壘、物流成本大幅上升等阻礙因素。因此,從現在開始,零部件公司應多關注多元化的國際市場策略。 中國的零部件出口從類型上可分為國際售后市場和國際配套市場。其中售后約占60%到70%,其中中國本土和港臺企業占80%到90%以上;而國際配套市場的出口中本土和港臺企業比例不到一半,跨國公司的內部交易占相當大的比例。而從國際主要零部件出口大國如德國、日本、美國的數據看,出口國際配套市場占比高達70%以上,更重要的是,出口售后市場和外資公司支持的國際配套市場出口都有相當大的不穩定性,因為隨人民幣匯率變動或國際低成本制造基地的競爭或轉移而影響巨大。因此,從零部件產業升級看(售后市場以低價為競爭力,不具備升級的條件),中國的中長期目標應是做好零部件出口結構的調整,即要求出口配套市場占比達70%到80%以上,其中本土及港臺企業占70%以上的比例。 陳文凱還表示,目前我們出口的國際配套市場產品(我們常說的全球采購)結構很不理想,主要是簡單的零件,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和環保成本比例較高的產品出口,因為技術含量也不高,在人民幣匯率變化下也沒有優勢。另外,客戶關系不穩定,國際配套出口中相當的比例是內部交易或穩定客戶的采購,比如德國大眾中國的合資公司采購德國產的零部件或博世中國公司采購德國生產的零部件等。而中國出口配套市場現在都依靠沒有緊密合作關系的他國采購商,出口方式也以單純出口國際貿易方式為主,沒有國際制造基地,即出口貿易加國際投資生產結合的方式。因此,從中長期看,需要提高出口配套零部件的技術含量和組裝水平,并在部件和總成件上有突破。企業可能需要在海外嘗試設立投資或合資的生產基地,為當地的整車企業或一級供應商直接配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