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模具產業多樣化發展 盤點業內十大變化
內容摘要:進入21世紀,我國已成為模具制造大國,2009年銷售額已接近1000億元,模具進口已近20億美元,仍保持連續四年20個億美元的進口水平;模具出口接近19億美元,也是與2008年基本持平。
編者按:進入21世紀,我國已成為模具制造大國,2009年銷售額已接近1000億元,模具進口已近20億美元,仍保持連續四年20個億美元的進口水平;模具出口接近19億美元,也是與2008年基本持平。模具出口目的地最多的國家地區依次為香港、美國、日本、德國、印度,出口模具以出口貨源地分主要來自廣東、浙江和江蘇,其次為上海、山東、天津、福建、遼寧、北京和吉林;模具進口貨源地最多的國家地區依次為日本、韓國、德國、臺灣省、美國,進口目的地最多的是廣東、江蘇和上海,其次是天津、北京、遼寧、吉林、福建、山東和浙江、湖南等地區;全國模具生產企業達3萬家,從業人員接近100萬人,模具工業發生根本性變化。 盤點我國模具工業10大變化 1、是我國模具工業從基本上是以企業內部自產自配為主的、附屬于產品生產的工裝行業,發展成了有相當規模的、具有高技術行業特征的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裝備制造產業。 2、是模具的生產從主要以傳統的、鉗工師傅為主導的技藝型手工生產方式,進入到了普遍采用數字化、信息化設計生產技術的現代化工業生產的時代。 3、是我國模具行業已從單一的公有制企業形式,發展成為以民營企業為主、多種所有制企業形式共存的新格局。 4、制造業的發展拉動了模具工業的發展,模具業的發展給予制造業以有力的支撐。 5、模具產品結構更趨合理。按照產品的材料的不同,成形的方法也不同。模具分為10大類,主要的有沖壓模、注塑模、鑄造模、壓鑄模、鍛模、橡膠輪胎模、玻璃模,等。我國模具目前的結構比例:沖壓模所占比例約37%,塑料模約占43%,鑄造模(包含壓鑄模)約為10%,鍛模、輪胎模、玻璃模等等其他類模具占10%。與工業發達國家的模具類別比例一致。 6、重點骨干模具企業隊伍已經形成。一批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各模具行業的龍頭企業在發展中涌現,如汽車覆蓋件模具――四大家,大型塑料模具――海爾,華威、群達行,精密沖壓模具――國盛、華富,汽車輪胎模具――巨輪、豪邁,鑄造模具――一汽鑄造、寧波合力、廣州型腔、北侖輝旺,精密塑料模具――唯科(廈門)、寧波橫河,起到了引領行業進步的作用。模具行業的110家模具企業已被授予“中國重點骨干模具企業”稱號。企業裝備水平普遍提高,加工中心等數控機床、CAD/CAM技術普遍采用,CAE技術也逐漸被采用。 7、企業研發、創新能力有所提高,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如三維設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信息化管理技術的研發應用,雙料(色)注塑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高光無痕注塑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塑代鋼產品的成型技術的開發、應用,高強板、不等厚焊接板的沖壓成形技術、高強板熱壓成形技術、氮氣彈簧的研發應用等。 8、模具水平大幅提高。以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為代表的高水平的模具的比例達到了35%以上,如汽車覆蓋件模具已能生產B級車整車模具;精密模具加工精度已能達到0.5微米;精密級進模具可在2000~2500次/分鐘以上的高速沖床上使用;塑料模精度達到了微米級,適應了IT產業發展的需求;單套重量達120T、直徑達4米的輪胎活絡模具成為最大型的模具等。 9、為模具制造配套服務的體系日趨完善,我國模具工業體系基本完整。模具制造在制造業中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也引起各級政府領導的重視。國家采取了扶持政策。一些地方政府也從各方面大力扶持。 10、模具產業布局有所改善。我國模具產業布局調整的趨勢已經明朗化,東部傳統產區的分工越來越細,而內陸和北方則不斷涌現新的聚集地。昆山、無錫主要生產精密模具;泊頭、蕪湖則是汽車模具產業集群;寧波、黃巖、深圳、東莞則是大型模具的生產基地;同時,新近崛起的聚集地有京津冀、長大、成渝、武漢、皖中等地區。據國際模具及塑膠五金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調查,現在全國已建成和初具規模的模具園區有近50個左右,還有一些模具產業園區正在籌劃建設當中。 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武兵書認為,國內模具業布局調整,是經濟發展的自然趨勢,東部地區經過這些年的技術、人才和資金積累,將逐漸轉型為高端產品生產基地,而新興聚集地將承接部分中低檔次的生產。“這樣的分工比較合理,打破了過去產品單一、區域同質化嚴重的局面,也為我國模具業提供了階梯發展的空間。”武兵書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經濟形勢企穩向好的趨勢日益明顯,這給模具行業帶來好的發展環境。但以我國已形成的工業能力和水平而論,要步入發展快車道,還要等到國際經濟發展的恢復,等到國際投資、消費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的進一步恢復。 金融危機沖擊模具業要迎難而上 自2008年四季度開始,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模具國內外市場也受到沖擊。沖擊主要來自消費類產品市場的緊縮和投資類產品市場的緊縮。特別是這些產品國外市場的緊縮,使產品出口受阻,因而使用于生產這些產品的模具訂單大量減少、取消或推遲,甚至有的因產品無出路致使一些模具企業倒閉停業。 市場的緊縮影響了企業新產品的開發,特別是汽車新車型開發速度放慢,直接影響了模具的開發生產,使汽車模具占有很大比重的模具業受到很大影響。2009年上半年訂單很少。由于市場容量縮小,模具企業競爭加劇。價格戰激烈,模具產品價格急劇降低,致使企業效益下降,產品質量也受到影響。 在這種不利的形勢下,國家緊急采取了一系列擴內需、調結構、保民生等積極的應對政策措施,如加大基礎建設投入,拉動投資類產品生產消費;實施電器下鄉、汽車下鄉、減稅費等優惠政策,為產品開拓、擴大市場起到積極作用,從而降低了包括模具業在內的制造業所受到的沖擊。另一方面,企業不同程度加強了管理,采取了一些降低風險的措施,加強現金流的管理;加強成本核算、降低成本;積極開拓市場;加強研發工作,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加強企業生產管理標準化、信息化工作等等,取得了好的效果。 下半年,形勢進一步好轉,企業訂單明顯增多。我國模具業在2009年僅實現3%的增長,,銷售額達到980億元。已形成昆山、無錫精密模具產業集群生產基地;泊頭、蕪湖汽車模具產業集群生產基地;寧波、黃巖、深圳、東莞大型、精密模具產業集群生產基地,這預示著我國模具整體具有競爭力。 目前,全國經濟形勢企穩向好的趨勢日益明顯,這也給模具行業帶來好的發展環境。但是,以目前我國已形成的能力和水平而論,要步入發展快車道,還要等到國際經濟發展的恢復,等到國際投資、消費市場特別是歐、美市場的進一步恢復。國際模具及塑膠五金普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指出,尤其是要認識到我國制造業還處于全球產業鏈分工的中端地位;模具也是如此。在組織模具開發、生產方面,我們要加強對并行工程和項目管理等技術和管理方法的應用,加強對工作流的控制,縮短模具開發周期,保證模具質量;要通過專業化分工提高生產效率,縮短模具設計制造周期和保證產品質量的必然發展趨勢,突出中國模具企業的核心業務,多多積累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及服務的經驗,以在短期內提供高質量、低成本模具;在高新技術的應用方面,對各種高新技術的應用要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包括數字化模具技術(三維設計、可制造性設計(DFM)、CAPP、CAM、CAT……)、成形過程模擬(CAE)技術、高速加工技術、自動化加工技術、新材料成形技術、表面處理技術、新型(多功能復合)模具技術、信息化管理技術等。通過高新技術的不斷開發和廣泛應用使得模具的設計制造水平達到空前的高度。在新技術研發創新方面,包括成形方法的創新,成形品質改善的創新,新材料成形技術的創新等,我國模具企業跟要蹤發達國家技術發展的進程,掌握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