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加工業:總結09年 分析2010年發展形勢
內容摘要: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鈑金加工業在整個經濟鏈條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2009年中國鈑金加工的總結,及2010年中國鈑金加工業的發展形勢 在當前的宏觀背景下,鈑金加工業在整個經濟鏈條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不僅可以為下游的各個行業提供生產資料,還可以對其上游的鋼鐵、有色金屬、電力、電子等多個行業形成巨大的需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鈑金部分企業受到嚴重沖擊,后續訂單也呈現出急劇減少趨勢。同時,企業資金鏈趨于緊張,業內擔憂的嚴冬時期到來。然而隨著國務院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鈑金加工業有有所好轉,2009年以來,中國鈑金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形勢逐漸好轉。 轉危為機獲突破 2009年以來,在中央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積極作用下,鈑金加工業企穩向好勢頭日趨明顯,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政策效果已逐步顯現。同時帶動了鈑金加工業的發展,2009年前4個季度,鈑金加工業總體運行平穩,增速逐漸加快,扭轉了利潤下滑的局面。 2009年,鈑金加工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總體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2009年前3個季度,規模以上鈑金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二是經濟效益穩步回升。2009年1月~8月,鈑金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06%。三是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2009年1月~8月,裝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30.9%,從投資構成看,鈑金加工改擴建項目的投資增速遠快于新建項目的投資增速,表明企業更加重視加強技術改造。同時,由于2009年開始實行增值稅轉型,企業在投資中購置新設備的比重有所提高。四是國家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效減輕了企業成本壓力,提高部分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率,調整進口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稅收優惠政策,對減輕企業的成本壓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述情況表明,2009年在中央實施的一攬子計劃作用下,鈑金加工業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積極因素不斷增多,總體向好的運營態勢已經明朗。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決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確的,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時的、有力的、有效的。 行業振興任重道遠 2010年已經到來,在為2009年取得不凡業績高興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鈑金加工業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還很嚴峻,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運行的態勢還不平穩,各地區、各行業之間發展也不平衡。一些產業結構不合理、部分產能過剩、落后產能難淘汰等問題,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主要靠政策和投資的拉動,經濟發展的活力還不夠強。當前,國家一系列措施已經收到良好的效果,投資大幅度增長這種勢頭難以進一步增強。多數行業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這就造成了企業針對這些行業的裝備技術項目投資的意愿不強,這對未來后續發展也帶來了潛在的影響。與此同時,一些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凸現,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任務仍然艱巨。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維持消費持續增長的難度很大,外需的缺口短期內難以依靠內需的拉動來填補。在國家鼓勵消費政策的引導下,2009年以來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水平。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制約,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拉動內需還需要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有關專家指出,當前鈑金加工業正處于回升時期,有上行的動力,也有下行的風險。特別是在調整結構、轉變壓力方面,如果應對不力,關鍵期有可能演變成反復期,其結果是不進則退。對此,鈑金企業應該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在準確分析和把握中央的新方針政策的基礎上,抓住有利機遇積極開拓創新,實現新發展。 鈑金加工是機械制造業發展帶來基礎的保證,由于國家的政策和投資拉動,鈑金加工廠勢頭日趨明顯,但各鈑金加工廠的管理水平不高,技術及加工精度和國外還有一定的距離,這主要是2010年的企業發展的障礙。 2010年國外的出口訂單會比2009年的增長,經濟效益穩步回升國外市場有所好轉,將帶動國內的鈑金加工廠的發展。 2010年鋼材市價格有所增長,這也是影響鈑金加工業發展的一個因素,如國內鋼材增長太快,市場不穩定也會影響鈑金加工業的發展。 2010年裝備業,工程機械,3G機站的改造,國家的投入等發展對于2010年的鈑金發展注入新的血液,鈑金加工企業要抓住有利機遇積極開拓創新,實現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