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裝備如何更上層樓?
圖為廣汽本田增城工廠沖壓車間。楊光攝 “9月是收獲的季節”。對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志剛來說,這句話別有一番深意。 9月7日,濟南二機床與上海通用汽車聯合舉行了東岳廠區5號沖壓裝配生產線的項目啟動儀式。而在此之前的一周內,“濟二”還相繼與一汽大眾、廣汽菲亞特、奇瑞等簽約了6條大型全自動快速沖壓生產線的訂單。如此高密度的簽約,客戶又多是國內汽車行業里的高端用戶,這在“濟二”的歷史上還是頭一遭。 不過,就在國產裝備制造業在汽車沖壓生產線上取得突破的同時,進口裝備依舊在焊裝、涂裝、總裝、發動機等幾大工藝上處于絕對壟斷地位。更值得警惕的是,出于節能減排、打造品牌等考慮,整車廠新一輪裝備進口正“暗潮涌動”。而根據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介紹,到2015年,我國主要30家汽車企業(集團)規劃產能將從2009年年底的1359萬輛增至3124萬輛。按照一家10萬輛產能整車廠設備投資平均20億元計算,新增1765萬輛產能僅設備投資就達3000億元。這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國產裝備企業如何才能抓住這一機遇,進一步提升水平,更好地分享這一全球最大市場?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 ――編者 ①采購國產裝備離不開魄力與實力 “在汽車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發動機五大工藝中,沖壓無疑是目前國產裝備唯一能挺起脊梁的領域。”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志剛告訴記者,“濟二”目前占據了國內重型鍛壓設備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不僅包攬了幾乎所有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沖壓線,還出口美國、泰國等國家,并突破了進口沖壓設備對汽車合資企業的壟斷。 可是,你知道嗎,2006年,第一個選擇“濟二”壓機的合資企業――廣汽本田,當時可是冒了很大的風險。 “1998年接手廣州標致項目,進行黃埔工廠改造時,參與沖壓線招標的就有濟南二機床。”廣汽本田生產本部副本部長李文英回憶說,當時,沖壓線上1000噸級的壓機就是“濟二”產品,雖然造價比進口設備便宜一半,但是,小毛病比較多。“當時,中方與本田方面就壓機供應商選擇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但雙方對國產裝備的信心都不是很足。” 李文英說,最終,為了廣本改造項目能順利投產,為了確保第一批雅閣轎車一炮打響,廣本最終還是選擇了日本福井的沖壓線。 后來,在廣本黃埔工廠的后續擴能改造中,雖然打頭的1500噸級壓機選用了日本小松、日立造船的設備,但是,后面1000噸級壓機還是選擇了“濟二”。經過多年的運行實踐,廣本逐漸摸清了國產壓機的“脾氣”,日方也逐步認同使用國產壓機沒有問題。因此,在增城工廠沖壓線招標時,中方非常希望能給國產壓機一次機會。 “當時,‘濟二’的報價比福井和日立造船低30%―40%,但用國產設備作打頭的壓機,日方依然有顧慮。”李文英告訴記者,為了說服日方,中方邀請他們去“濟二”和長安汽車等采用“濟二”壓機的企業考察,對沖壓線的原材料、加工工藝、服務進行了詳細了解。最終,在中方答應承擔所有風險的前提下,終于說服了日方,選擇了“濟二”產品。 憑借對國產設備豐富的運行經驗,廣本中日雙方專家不僅參與了沖壓線的設計,還常駐“濟二”參與到鑄造、加工、組裝的生產過程,并制定了質量、安裝、調試、生產等全過程的對應預案。“哪些風險是我們可控的,哪些是需要‘濟二’改進的,我們都做到了心中有數。”李文英介紹說,他們不僅把有可能出現問題的備件提前擺到沖壓線旁邊,甚至還做出了第一年不能正常運營的補救方案――黃埔工廠沖壓車間周末加班,以滿足第一年3萬輛的產能需求。 “增城工廠沖壓線運轉四年來,雖然也出現了導軌磨損等問題,但都及時調整了過來,沒有停過產。”李文英認為,廣本第一個使用國產沖壓設備的魄力背后,離不開多年來積累的工廠建設、運營經驗。“能對生產線運行故障透徹分析,并迅速解決的技術人員,我們培養了一大批。現在他們中間有些人已經流動到自主品牌項目,成為了技術帶頭人。” ②進口情結與國產考量 日本大隈五軸五聯動加工中心和四軸縱式加工中心、日本牧野立式加工中心、日本馬扎克車銑中心、全套德國CROSS HULLER的加工中心、意大利柯馬六軸標準關節機器人、德國霍梅爾軸類綜合測量儀……走進奇瑞發動機二廠,來自國際頂尖裝備供應商的200臺數控加工中心,即便是國內最先進的汽車合資企業恐怕也望塵莫及。 “在發動機二廠投產的2005年,奇瑞的發動機生產線堪稱世界上最先進的。”奇瑞發動機二廠廠長馮武堂告訴記者,僅僅是由五軸五聯動加工中心等組成的試制線,就耗資6000多萬元。而之所以耗費巨資全套引進國外頂尖裝備,馮武堂認為一是國內發動機加工中心尚不過關,無法達到設定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二是為了樹立國內消費者對自主品牌汽車的信心。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廣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古惠南。秉承“不該建的房不建、不需要的功能不用、能用國產裝備盡量用國產”的建設原則,擁有工廠建設豐富經驗的廣汽人僅僅用了30多億元,就高標準、高質量建成了計劃投資43億元、擁有五大工藝(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發動機)的現代化工廠。但是,在發動機工廠里,記者發現所有的精加工設備都來自歐美頂尖廠商。“經過多年努力,國內裝備供應商有些已經達到了我們的要求,但是,為了確保投產初期的產品品質,確保廣汽自主品牌乘用車一炮打響,我們還是在關鍵環節購買了國外設備”。古惠南告訴記者,2015年前,廣汽乘用車將形成40萬輛產能,屆時,會考慮更多地采用國產設備。 “節省成本并非采用國產裝備的唯一目的,上海通用更著眼于供應商的服務響應速度,以及未來設備更新的便利性。”在上海通用整車工程規劃部沖壓科喬華看來,采用國產裝備還有更深遠的意義。他告訴記者,2009年10月通過驗收的上海通用東岳工廠四號沖壓線,是國內第一條達到國際最先進水平的高速沖壓線,第一條按照通用歐洲標準設計建造的沖壓線,也是第一次完全由國內設備供應商擔任總承包商、負責系統集成的沖壓線。雖然,與米勒?萬家頓提供的三號沖壓線相比,四號線投資成本僅降低了約20%,但是,上海通用更看重“濟二”的服務響應速度。“上海通用現有設備的使用壽命大概在10年左右,如果是進口設備,改進更新時與國外供應商交流起來有諸多不便”。喬華說,上海通用希望與國內裝備企業共同努力,培育國產裝備的核心競爭能力,順利解決上述問題。 ③核心技術缺失制約后續發展 雖然國產壓機已被市場接受,但是記者在第一家采用“濟二”壓力機的合資企業――廣汽本田增城工廠采訪時,卻得到了一個消息――廣汽本田將于明年完工的增城工廠24萬輛改造工程,并沒有繼續選用“濟二”的產品,而是選擇了日本會田的高速伺服壓力機。 “廣本之所以選用進口壓機,主要是出于節能環保的考慮。”李文英告訴記者,作為節能環保工廠的代表,增城工廠在能源消耗上已經達到了本田全球最高的水平,為實現“十二五”期間國家單位GDP節能的目標,必須進一步節能降耗。據介紹,會田的高速伺服壓力機能耗只有傳統機械壓力機的50%,噪音也降低了一半以上,此外,其生產節拍理論上可以做到18SPM,實際上可以穩定在14SPM以上,這些指標都是目前國產壓機很難做到的。 “未來,高速伺服壓力機一定會有很大的需求。而在這一領域,國內企業的技術儲備還不夠。”李文英認為,近年來,國產裝備企業的市場形勢不錯,許多企業忙于搶占市場、完成手中的訂單,而放松了對新技術的研發和跟進。尤其是在大型伺服壓力機、自動化送料設備、數控液壓拉伸墊等核心技術方面,我們還不得不依賴外方。“如果上述核心技術不能盡快突破,國產裝備企業未來將不得不面臨一個慘淡的經營期。”李部長說,廣汽本田希望通過引進使用會田的設備,促動國產裝備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盡快取得技術突破。 事實上,廣汽本田的這一舉動已然見效。“濟二”剛剛與奇瑞汽車大連項目簽約的沖壓線,就將在國內首次嘗試采用大型伺服壓力機。據介紹,該項目屬國家重大專項,目前“濟二”已在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并形成了裝配能力。而新啟動的上海通用東岳工廠五號沖壓線與剛交付使用的四號線相比,也做出了600多項創新性技術改進。 “主機廠只有提供更多的機會,我們的裝備企業才能得到發展。”業內專家呼吁,針對采用首臺套國產重大裝備的優惠措施,覆蓋面能否再廣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