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高溫合金的車削加工
這幾年,鈦合金,高溫合金在航空領域中的應用普及開來,特別是在渦輪葉片,壓氣機,框架零件中的應用。材質優點被人們廣泛認識后,現已被推廣到了汽車、醫藥、化工、小件及其他一些工業領域中。隨鈦合金,高溫合金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這樣的難加工材質的加工也成了人們非常關注的難題。 高的強度/重量比,令鈦具有高的耐用度。與合金鋼,鑄鐵相比,鈦具有更好的強度、韌性、延展性。另外,鈦還具有抗氧化性與耐腐蝕性這兩個對機械零件很重要的特性。盡管具有上述優點,其難加工性卻讓人望而卻步。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對高溫合金的加工中。其難點在于切削過程中伴隨高切削力產生的局部高溫。因局部高溫會導致切削刃的損壞,主要表現為剝落、變形。 盡管在加工相同硬度的工件時,加工鈦合金的切削力并不比加工鋼件的切削力高很多,對鈦合金的加工過程卻更加復雜與困難,列舉如下: 鈦的低導熱系數的特性,使得產生的大部分切削熱,殘留在刀尖上。在車削過程中,零件表面會產生加工硬化現象,影響零件表面含鈦量的均勻性,降低抗疲勞強度,零件幾何尺寸精度。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切削熱甚至會引起火花。在重型加工中,鈦的低彈性模量,會導致變形與震動。 此外,依據化學性能,鈦具有與刀具材質發生化學反應的特性,會加速月牙洼的形成。 通常情況下,刀具的磨損會以邊界磨損、積屑瘤的形式出現。邊界磨損沿切削刃,在后刀面與前刀面同時出現,隨切深的不同而變化。 鑄件、鍛件、熱處理后、前面的工序所造就的硬化表面層,也是造成刀片磨損的原因之一。切削刃的局部溫度常常超過800℃,這會引起刀片材質與工件材質之間的化學反應和物理擴散,最終造成邊界磨損。 另一種情況是,在加工過程中,當刀具與工件的接觸面達到一定溫度同時壓力又較高時,在冷焊的作用下,工件材料粘結在前刀面上,形成積屑瘤。積屑瘤不斷形成,又不斷從刀片上剝落,每次剝落都會同時剝離掉刀片上的一部分合金材質,加速刀具的磨損。 在實際加工中,ISCAR提出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ISCAR早已擁有一系列解決鈦合金,高溫合金難加工的方案。世界知名的幾大航空制造商,均采納了ISCAR的CUT-GRIP霸王刀系列刀具,用于切斷,切槽加工,特別是復雜的噴氣式發動機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