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信重工)“干別人干不了的產品”
發表時間:2009-06-19 08:22:40; 來源:news_from
6月9日上午,宜陽縣尋村鎮洛宜公路南側。
一年前,這里還是一塊麥田。如今,連片的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這就是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新重機”工程六大工部之一的占地20.2萬平方米的重鑄鐵業工部。
9時36分,專程趕來的省委副書記、省長郭庚茂站在鑄鐵冶煉平臺,為這個全球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重型鑄鐵基地試生產剪彩。
郭庚茂按下按鈕,12噸鐵水注入鋼包。飛濺的鐵花,映紅了現場上百名中信重工干部職工喜悅的面龐,也預示著這家企業攀上了一座新的高峰。
“干別人干不了的產品”
在公司,大家都開玩笑地稱錢志芳是“最有成就感的人”。
身為中信重工技改裝備部主任、“新重機”工程常務副指揮長,錢志芳心里最明白,其實,成就感應該屬于全體中信重工人。
引進全世界只有3臺的瑞士瑪格重型梳齒機,購置60余臺(套)大型數控機床, “平(爐)改電(爐)”,上馬50噸電弧爐、60噸鋼包精煉爐、60噸VD/VOD爐……2004年,中信重工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魄力,全年投入4億元巨資,大規模實施技術改造。
“那只是公司大技改的序幕?!痹阱X志芳眼里,總投資30多億元的“新重機”工程才是真正的大手筆。
2006年,中信重工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企業跨上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
完成大跨越后,企業何去何從?公司員工都在冷靜思考這個問題。
企業要想不被別人超越,辦法不止一個。經驗告訴中信重工人,“干別人干不了的產品”是保持自身優勢、引領未來市場的關鍵。
“鑄鋼件、鑄鐵件、鍛件、鉚焊件的大型化已經成為全球趨勢,并正在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一家制造業企業如果掌握了這一資源,就等于身處云層之上,把競爭對手遠遠甩在了身后。”錢志芳說。
在對國家產業政策、國內外市場需求和結構性調整方向反復研究后,公司決定實施建廠50年來投資最大的系統性工程――“新重機”工程。
公司上下對這一工程傾注了巨大的熱情。職工們在企業網頁上留言:“它關系到我們所有人未來的飯碗,涉及企業的市場和發展,一定要盡快上馬!”“早就盼著咱公司熱加工脫胎換骨了,這個工程完成后,至少能保證企業今后二三十年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圍繞世界規格最大、技術最先進的18500噸自由鍛造油壓機,構建一個包括重鑄鐵業工部、重型鍛造工部、重型熱處理工部等六大工部在內的全新制造、工藝體系――這就是 “新重機”工程,它將使中信重工達到現代重型機械裝備制造業的高端配置,躋身國內外同行業第一梯隊。
“整個工程建成后,公司過去作為中南地區鑄鍛和熱處理中心時創造的所有生產記錄將全被改寫。”錢志芳說。
冶煉鑄錠能力將從目前一次提供鋼水量360噸躍升到700噸,鑄件最大生產能力從190噸增加到400噸,鋼錠和鍛件最大生產能力分別從現在的75噸和45噸上升到600噸和350噸……
中信重工將一舉成為世界一流的高附加值大型鑄鍛件生產基地。
技改中的“洛礦情結”
退休工人翟墨池是一位“老洛礦”,和我們聊起公司大技改,老人興致特別高:“我1970年從沈陽重機廠調到洛礦,過去煉一爐鋼需要七八個小時,燒重油,又累又臟。現在好了,煉鋼多輕巧,環境也不一樣了。有這樣現代化的設備,公司一定能夠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BR> 搞技改難,實施規模如此龐大的技術改造更難。“新重機”工程能夠順利推進,里面飽含著全體建設者濃濃的“洛礦情結”。
總經理任沁新在中信重工工作了30多年,工廠的每一個角落、地下的每一條管線,都印刻在他計算機般精密的大腦里。
他對記者說,我們公司建廠至今,許多職工兩代、甚至三代都在這個企業,大家一起經歷了企業的大起大落,但始終抱有一個信念,相信它一定能有更大的發展。
“新重機”工程建設者中,有一個特殊的團隊,他們就是由老高工、老專家組成的顧問團。69歲的原公司副總工程師、總機械師鄭鳳林就是其中的一員。
公司在18500噸油壓機安裝現場,為鄭總設了個臨時辦公室,但辦公室里從來空無一人。要想找到他,不是在設備地坑里,就是在部件旁。
為了油壓機下橫梁一次安裝到位,鄭鳳林光準備工作就進行了兩個月。正式安裝那天,他帶著十幾個技工僅用2個小時就“完成了戰斗”?,F場協助安裝的德國潘克公司技術人員佩服地說:“你們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安裝隊伍。”
頭發花白,安全帽,藍色工裝。只要在現場,鄭鳳林給人留下的永遠是這個印象。“我在洛礦搞了33年設備安裝維修,最能體會企業15年沒進一臺新機床的痛苦?!彼f。
看著這位2000年就已退休的老人和年輕人一起爬高上低拼命干,我們突然明白了,對他而言,這是一種快樂。
“我是扛袋面看人下象棋,啥也不圖,就是對企業有感情,就是想廠子更好!”鄭鳳林說。
在技改現場采訪的這幾天,有一點記者感受最深。那就是,企業要有一種精神,要有一種追求。企業不進取、不奮爭,肯定沒有前途。(記者 趙志偉 石文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