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黃巖模具業發展的三大難題
黃巖模具產區地圖 黃巖模具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已經進入嚴重的設備過剩,人員過剩,產能過剩的局面。 設備過剩:許多企業花費巨資引進的設備閑置,黃巖某企業引進的2000多萬的五軸機床,只成為談業務的籌碼,或者說只是成為一種變相廣告,對企業來說負擔是很重的,造成的社會資源浪費也是非法嚴重的。 人員過剩:五年前黃巖人人學造型,學編程時造就的一代數控人才,現在何去何從?絕大部份的這群人只是逆向工程,略懂模具結構,很少有經過美學培訓的產品設計人員。而這一局面也是導致黃巖無法從模具大市場向產品大市場轉變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以為,如何花費巨資來培養這樣的產品設計型人才是今后黃巖模具能否跨越的關鍵,這一點應該從浙技校成為國內重點職校后看到希望。 產能過剩:約600多家模具制造企業,1000多個模具配套及加工點,約5萬的模具從業人口,按日本的效率(一個10人的廠可以創造1000萬的產值)我們黃巖一年可以創造出500億的模具產值,但目前的產值是不到100億。跟日本這個人口密國、工業大國相比,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生存是第一要素,如何生存下去呢?整個產業需要消化這些過剩,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 黃巖模具的交通劣勢: 北面的寧波,南面的溫州,西面的永康都開始重視模具產業。寧波有跨海大橋及杭州灣經濟圈的優勢,溫州有當地的電工電氣產業的支撐,永康有交通便利及五金產業的配套需求。黃巖自供的模具僅限于電動車及日用塑料制品,其它的模具都是外地產品商跑過來購買的。 黃巖一直以來受限于甬臺溫高速之窄,受限于不通鐵路之苦,走出去一直是黃巖的唯一選擇,全球任何一個需要模具的地方就會出現黃巖模具人的影子,所以也使黃巖模具的名氣越來越大。 黃巖生產的模具產品展示 黃巖生產的模具產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