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振興規劃公布三大裝備是重點
《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12日正式公布。規劃提出,以核電、風電為代表的高效清潔發電裝備和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是未來的發展重點。國產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要穩定在70%左右,大型企業集團的現代制造服務收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20%以上。
規劃提出,2009年先行開展對高效電機推廣應用的補貼,并將適當提高部分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業內人士稱,部分中小板細分行業龍頭和大型成套設備總成商有望成為振興規劃的直接受益者。 三大裝備是重點 規劃提出,以核電、風電為代表的高效清潔發電裝備和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是未來的發展重點。核電裝備包括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控制棒驅動機構、核級泵閥、應急柴油機等,風電裝備包括變頻控制系統、風電軸承、碳纖維葉片等產品。 礦用機械方面,重點實現電牽引采煤機、液壓支架、大型礦用電動輪自卸車、大型露天礦用挖掘機等設備的國內制造。其中,天地科技(600582)是A股公司中為數不多的礦用機械制造商。 鐵路裝備包括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兩塊。除高速動車組、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內燃機車、重載貨車、大型養護機械等裝備外,列車信號系統、網絡控制系統、制動系統、主輔逆變器等機電設備也是規劃重點發展的產品。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南車(601766)、晉西車軸(600495)、遠望谷(002161)等公司將是鐵路裝備大發展的受益者。 基礎設施方面,規劃提出,發展重點是大型隧道全斷面掘進機、大型履帶吊和全路面起重機、架橋機、瀝青混凝土攪拌和再生成套設備。其中,中聯重科(000157)和徐工科技(000425)是履帶吊的主要生產廠家。此外,機場專用裝備、港口機械、環保裝備和高檔數控機床也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支持裝備制造骨干重組 規劃專門提出,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申報文件中必須附有設備采購清單,項目咨詢評估階段需對設備采購方案進行評估,確保自主創新設備采購方案的落實。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的風險補償機制。 業內人士稱,這些都是從制度層面保證國產設備能夠“被顧客接受,進入主流市場”。 規劃同時表示,將重點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重組,逐步形成具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和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同時,鼓勵主機生產企業由單機制造為主向系統集成為主轉變。 補貼和減稅雙管齊下 規劃明確,2009年將先行開展對高效電機推廣應用的補貼。電機行業中,大洋電機(002249)作為高效智能電機的主要生產商,優勢較為明顯。 同時,還將適當提高部分高技術、高附加值裝備產品的出口退稅率。規劃提出,對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在對鑄件、鍛件、模具、數控機床產品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的政策到期后,研究制定新的稅收扶持政策,調整政策適用范圍,引導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有分析師認為,這對一些中小板細分機電行業龍頭公司構成實質性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