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要做全球汽車“巨頭”的生意
發表時間:2009-05-22 09:15:42; 來源:news_from
汽車業未來競爭拼的是新能源和精細化 全球金融危機已經推倒了多米諾骨牌。汽車產業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金融危機之下,全球汽車銷量“全軍感冒”,日本、歐洲,新興的金磚四國也難逃此疫。中國汽車工業在結束近十年來的快速增長之后,也進入了緩慢期,這必然會對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 經過多年發展,杭州的汽車零部件行業整體實力大大增強,但金融危機無疑造成一個不小的“意外”,使杭州汽車工業發展面臨艱難的選擇。為此,杭州企業主動“走出去”,積極抓住這次金融危機帶來的機遇,加強與國外零部件企業的合作,也贏得了國際汽車生產企業的青睞。昨天,意大利都靈工商會主席巴伯利斯(AlessandroBarberis)先生率領的汽車工業代表團來到杭州,與杭州市簽訂了《汽車工業戰略合作協議》。 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 “應該說,汽車行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還是蠻大的。由于一些汽車生產商不再推出新車型,有的延緩了生產計劃,首當其沖受影響的就是上下游的供應商,產品賣不出去了,怎么辦?”昨(20日)天,專業生產汽車車燈等零部件的英格斯模具制造(杭州)有限公司董事曾慶凌這樣對記者說。 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汽車輪胎行業也受到嚴重影響,國內輪胎銷量放緩,輪胎市場需求下降,再加上一些國家貨幣貶值,輪胎出口壓力增大。作為一家擁有近2萬名員工的大型國企,杭州橡膠集團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2009年將是萬向歷史上最困難的一年,股票市值縮水130億元,訂單萎縮開工不足,原來一直加班加點的工人史無前例地開始“雙休”。他說:“萬向今年職工大會已經宣布了分配原則:原來定下來的職工收入三年翻一番的目標不變,但是干部管理層要少拿點。”看樣子,萬向的日子也不好過。 此外,由于國際國內經濟明顯衰退,汽車需求大受影響,國內銷售量同比下降。目前,一些國際汽車巨頭瀕臨破產,將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國內銀行業對于汽車工業的信心,導致銀行收緊對于汽車工業的貸款,也勢必會對零部件行業產生沖擊。 杭州要做“世界巨頭”的生意 杭州戰略產業不多,汽車就是一個方向。 目前,杭州擁有錢江、萬向、中策等上規模企業零部件生產企業,具備發展汽車產業的產業基礎。同時,杭州地處長三角,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據了解,杭州GDP連續18年呈兩位數增長,其中很大一部分貢獻就來源于汽車產業,每年汽車零部件銷售產值就達700億元。“杭州制造的輪胎、玻璃、車橋等零部件在國際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一位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多年的企業負責人這樣說。 近年來,杭州把汽車產業作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來抓,建立了35平方千米的汽車產業園,專門成立了汽車產業協調小組,并配備了政府專項扶持基金。目前,杭州正在抓住國家出臺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機遇,主動對接,積極推動汽車產業發展,并逐漸把杭州打造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的集聚地。 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杭州市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也是難得的機遇。“這次戰略合作協議,實際上就為我們企業搭建了一個‘走出去’平臺。要是沒有這個平臺,我們跟都靈汽車設計巨頭八桿子都打不著。通過這樣的交流,我們可以尋找一些潛在的定單。”在昨天的“杭州―都靈汽車工業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濱江區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負責人表達了他的看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企業都是沖著尋求商機與合作機會來的。“目前,美國三大汽車公司調整得很厲害,歐洲國家汽車產業還好一點。這次來,主要是想來尋找一些新的合作伙伴。”納智捷(杭州)汽車有限公司采購部經理朱森榆說。 新能源和精細化成汽車行業的焦點 “我們可以為你們提供發動機的全程設計和服務。”昨天,當“青年汽車”和“納智捷”拋出將要建一條自主品牌發動機生產線的設想后,立即引起了不少設計公司的興趣,尤其是電動發動機,成為很多企業的談論的焦點。 目前,新能源逐漸成為汽車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據了解,傳統燃油車已經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正經歷著向新能源汽車轉變的過程。1997年,日本率先推出混合動力汽車Prius,并表示將在2030年推出純電動汽車。 實際上,2001年我國就啟動863計劃重大電動汽車專項,2007年11月頒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今年1月14日,國務院通過汽車業振興規劃,明確提出新能源汽車戰略,并出臺了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 2008年11月10日,工信部發布179號公告,浙江眾泰汽車取得了純電動乘用車產品目錄,成為第一個正式取得國家公告的電動汽車企業。 此外,精細化也成了汽車行業競爭的關鍵。“像我們這樣的整車生產企業,雖然不生產汽車的某一個部件,但是對汽車上下游產品的質量和品牌是一定會關注的。我們不僅關心它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甚至連一顆螺絲,都要考慮它的質量問題。”青年汽車集團進出口總監李軍這樣說。 很明顯,他們對汽車零部件的精細化程度要求特別高。“意大利80%的經濟來源于汽車,那么多中小企業為什么能生存?我覺得肯定有他們的法寶,這和他們‘專業’和‘專心’是分不開的。而我們的一些企業稍微有點錢了,往往就轉行了,就多元化了。所以我更愿意選擇專業化的產品。”李軍補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