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言|對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認識-基本原則
2023年3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通裝〔2023〕40號文)是自1994年以來最為重要的推動行業發展的文件。為了推動鑄鍛行業發展,1994年國家出臺了對鑄鍛行業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一直執行到2008年,有力地推動了鑄鍛行業的發展,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這次政策的出臺,對鑄鍛行業而言意義重大,特別是首次將沖壓、鈑金與制作寫入“指導意見”,需要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同仁認真學習、準確把握、積極落實。為此,基于自己的認知、了解到的行業情況,針對文件中的一些論述,寫了這篇認知,希望能有助于企業和政府有關人員理解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行業。本認知共分十一個篇,這是是第三篇。 摘要: 堅持創新驅動。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高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自主創新水平。 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尊重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和自主決策權。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構建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堅持綠色發展。樹牢系統思維,立破并舉,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施節能減排、節水減污、節材降耗升級改造,將綠色理念貫穿鍛壓生產全流程。 堅持質量為先。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提升生產全流程質量控制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實現行業質量效益提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解讀: 把科技創新放在核心位置,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深刻含義是需要一批能夠將創新應用到企業的技術隊伍和平臺,需要把產學研用很好地通過“平臺或技術專家”結合起來,在這個基礎上發揮企業獨立自主的創新,應集中在管理和核心應用技術的開發上,工程化的實踐上。 對于零部件企業市場為導向,不等于等要靠,必須主動出擊。市場是給有準備的企業的,不是躺著等市場來提出。 把需求拉動與供給推動一同重視,不可偏廢。 發揮政府的作用,首先是營造公平,破除一切不合理的市場公平競爭硬性障礙和軟性壁壘,堅決維護法律公平正義,注意法律在解決經濟糾紛中的導向作用,不可有息事寧人、地方保護行為的存在,必須打擊欺瞞、造假等行為,注重實事求是的法律引導作用。 在節能減排的道路上必須以不影響企業正常發展為前提,以技術所能達到的極限為基本,以習主席講話““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為指引開展工作。但企業必須也要有清晰的認知,控能和控碳是必須堅持的現實,中國鍛壓協會必須與鍛造、沖壓、鈑金與制作企業一道開展研究,實事求是地提出技術多能達到的能力,能耗指標和控碳與環保指標,不可懈怠,這個過程需要大企業的大力支持和參與。 質量優先必須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優先事項,但也要建立“優質高價”的市場環境和文化環境,如果把砍價和無底線的壓價看做“節約”和“保不犯錯”的基本手段,破壞的不是零部件供應商的盈利能力,而是在破壞用戶不斷進步的障礙,以及長期因供應質量而帶給自己的無限煩惱和“溫水煮青蛙”的成本支出。 過分的砍價和壓價經常帶來的不是高質量,而是毫無價值的承諾(大多數情況下是謊言),也在破壞自己和整個體系的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過分的砍價和壓價也是對誠信文化的嚴重破壞,更是對出現商業腐敗的一種滋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