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調研(四)|如何看待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工作
本文的許多調研論述都是原汁原味的企業語言。許多論述和意見沒有進行任何的人為修改,在對待同一個問題時,企業的看法是不同的,因此在整理出的文稿中也許有相互論述矛盾的地方。整理這個結果就是希望展示行業的真實情況,激發更多的企業思考和討論,以實現引導行業發展和企業進步的目的。 本結果在匯總編輯過程中,由于編者認知和知識水平、文學功底的能力所限,謬誤之處難免,請讀者諒解。 金屬板材成形行業十大問題調研: 一:企業目前面臨的最為重要的發展阻力是什么,有什么樣的化解方法思考; 二:板材成形存在的技術難點是什么,應該注重開發什么樣的共性技術和專有技術; 三:企業目前存在的不盡人意的事情是什么,如何變革; 四:如何看待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工作; 五:如何理解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一些管理工具是否適合當下的企業和目前的行業發展,比如精益生產、5s管理和6西格瑪管理等; 六:如何減少企業內卷,減少人為的效率降低; 七:怎樣開展板材成形行業的技術標準工作,大家覺得行業需要哪些標準; 八:企業需要什么樣的行業服務工作; 九: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預測; 十:材料、能源、人工、稅負率和財務成本,哪一項是企業的最大負擔。 問題四:如何看待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工作 人們對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的認知和作用目前基本統一,基本上一致認為“三化”的實現必須“因地制宜”開展,沒有統一的技術和形式可供選擇,必須堅持以普遍規律為基礎,“突出個性特征”,必須有強大的人力資源和領導的現代思維和理念來支持。 1)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一定是企業發展的方向,應用上應考慮企業發展的階段,發展現實情況來決定自動化的程度,以及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程度,不可搞運動、跟風,一窩蜂地上。如果企業的基礎管理跟不上,這些“高大上”不僅不能促進企業發展,可能成為一個累贅。 2)首先是在精益生產方面的規劃,也就是精益布局,合理的現場布局規劃可以提升15%以上的運營效率,它是信息流轉與物料流轉的有力保障。配合自動化設備(自動料庫/機械手/傳輸線/運轉小車/現場流水線等)和制造系統(MES系統)對人、機、料、法和環等生產要素進行生產管理、設備管理、物料配送、計劃排產和質量管控等,這樣構成的信息化車間應該是未來行業的趨勢。鈑金行業定制化的設備和MES系統利用是一種有效地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手段。 3)自動化對非標制造、非生產線類產品制造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應根據企業的自身需求和發展特色,結合實際引進自動化。自動化可以更好地減少人的體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性,為信息化與數字化創造條件,信息部門應參與自動化項目,制定自動化產線和各個業務、中控系統的集成接口標準。數字工廠建設能幫助降低成本、提升品質、縮短交期,這與精益生產的目標一致,精益生產推進的同時,需進行自動化與信息化的總體規劃,指引自動化、信息化及數字化項目實施。信息化負責生產計劃制定、所有產線/設備聯網、包括生產、質量、倉儲、物流和包裝等資源的計劃調度,確保生產資源的自動優化與高效利用,實現柔性自動化生產與精益化生產,更大程度地減少腦力勞動。 4)希望開發出適合中小企業特點、投資回報快(3~4年內可回收設備成本)的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產品。數字化和信息化產品應基于統一的數據庫、系統一體化的設計思路,功能模塊化(適合配置),適應中小企業的經營、生產管理,涵蓋ERP、MES等主要功能要求,與PDM有良好的接口。 5)就封頭行業來說,要全面推廣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就自動化而言,目前主要是通過企業自身在改進,大的研究院校、機構由于研究成本高、推廣難、回收效益低等問題,不愿意花時間、成本和人力去研究,小的機構由于能力有限,制作的設備無法滿足封頭行業的特殊要求,所以企業很難找到合作開發的伙伴。 6)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簡稱“三化”)是建立在人力成本的不斷增加、員工素質相對較高以及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的基礎上。沒有人力資源的支持,“三化”不可輕易投資。
附釋
(1)自動化:通過某種技術手段生成的產物代替生命體的工作、動作的過程和結果。關鍵字句是無人干預、自動、效率、精準機器或裝置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控制的過程。自古以來,人類就有創造自動裝置以減輕或代替人類勞動的想法。自動化技術以緊密圍繞著生產、軍事設備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事業的需要形成和發展起來。即,需求即是動力。采用自動化技術不僅可以把人或動物從繁重的體力勞動、部分腦力勞動以及惡劣、危險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而且能擴展人的器官功能,極大提高生產率,增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自動化可以包含:1、設備、過程或系統的自動化;2、自動化技術或設備;3、自動化狀態。自動化是分析、組織與控制生產過程的基本方式,將自動控制作用到生產過程中來。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自動化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豐富、深化,人們對其的定義有很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人干預”“可按照程序或指令自動運作”“延伸人類功能器官”等是其最為明顯的幾個特征。 (2)信息化:以IT技術為主、CT技術為輔、多以計算機為承載體的輔助物理世界的資源與技能。關鍵字句是信息、流程、管理信息化可將企業的生產過程、物料移動、事務處理、現金流動、客戶交易等業務過程,通過各種信息系統、網絡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資源。可以使企業內各個層次的人員清楚地了解“業務現在是什么情況”,“流程進展到哪里”等一切動態業務信息,從而做出有利于生產要素組合優化的決策,合理配置資源,增強企業應變能力,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信息化就是將企業的日常業務流程固化下來,并自動做好記錄,以降低基層人員的工作難度,提高基層人員的工作效率。讓使用者更容易理解,更規范化、標準化且量化的一個長期發展過程,不斷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生產力。信息技術革命給人類社會發展也起到了推動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指在電信技術之后產生與發展起來的部分,因此此項技術已經成為一門綜合性極高的技術,因其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和控制技術等的融合。 (3)數字化:以數據為基礎,擁抱IT、CT技術,把物理世界信息演變成虛擬世界(多指計算機)的過程和結果,專注底層數據。關鍵字句是數據、計算、量化、數字化將企業管理經驗模型化,自動分析系統記錄的各項數據,并給出分析報告和解決方案,管理人員拿到報告和方案后,依據現實情況,修正解決方案,系統通過不斷學習、調整解決方案,最終會給出最適合的方案,從而降低中層管理人員的工作難度,提高中層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由此可見,數字化過程,需要IT專家、數字專家、行業專家、企業管理專家等各界專家的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出適合某一行業的數字化系統。可以預見的是,這一過程一旦突破,制造業企業的管理水平會大幅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會大幅提升。明晰這三者的定義,結果也就不言而喻。公司的持續發展,除了戰略、機制,必須依賴這三方面的發展。但實現過程必須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不能為了自動化、數字化和信息化而開展無謂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