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行業重大專項實施構成實質性利好
]事件:近日機床行業上市公司整體表現靚麗,我們認為主要出于“數控機床與基礎裝備重大科技專項”的提振,專項的實施將對相關機床類上市公司帶來實質性利好。
觀點: 機床重大專項支持將加快行業技術升級:此次數控機床與基礎設備重大專項主要面向航空航天、船舶、汽車和發電設備四大行業所需的高端機床,專項確立的目標是到2020年這四大行業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80%以上要立足國內生產。 據了解,這80%指的是品種滿足度,而非市場占有率,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檔機床仍需要進口,在重大專項服務的航空航天、船舶、汽車和發電設備等四大領域,目前高檔機床的品種滿足度僅為10%-15%,基礎制造裝備的品種滿足度為30%-35%,距離80%的目標尚有很大提升空間。可以說此次重大專項將大大促進我國機床行業新產品的研發,加快行業技術升級步伐,也為行業在經濟危機中帶來新的機遇。對于中標的公司而言,通過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加快新產品的研發,將大幅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提高相關公司的盈利能力。 項目為企業提供研發支持:重大專項的兩次招標已別于2009年3月7日和2009年3月24日進行,其中第一批共13個項目,第二批共11個項目。此次機床重大專項總投資達221億元,中央直接投資100億元,其他均為項目帶動,其中企業自籌將主要由長期貸款、項目承擔單位的配套資金等手段完成。據了解每個項目的資金大概為1000萬-3000萬不等,自籌與地方配套資金合計數與中央財政投入經費比例不低于2:1,其中地方配套資金不低于中央財政投入經費的20%。項目開展時間從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之間不等。 對相關公司帶來積極影響:相關會計政策規定,對與資產相關的專項撥款,在取得時借記"銀行存款",貸記"遞延收益";自相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起,再將"遞延收益"在該資產的壽命期內平均分配并結轉至各期"營業外收入";若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前被出售、轉讓、報廢或毀損,其尚未分配結轉的"遞延收益"余額應全部轉入該項資產處置當期"營業外收入"。對與收益相關的專項撥款,政府補助會計準則規定,若該項撥款用以補償已發生的費用、損失,在取得時借記“銀行存款”等,貸記“營業外收入”;若該項撥款用以補償以后期間發生的費用、損失,在取得時借記“銀行存款”等,貸記“遞延收益”,并在確認相關費用損失的期間再將"遞延收益"結轉至"營業外收入".無論專項撥款與資產相關或與收益相關,若以后需要返還,則在返還時先以返還金額將“遞延收益”賬面余額沖減,不足沖減部分或不存在相關遞延收益的,計入當期"營業外支出"。可見,專項資金通過影響“營業外收入”科目進而影響公司的利潤表,其無需償還的部分按會計期間結轉營業外收入,沖抵管理費用、科研費用等企業開支,提升凈利潤,對EPS有積極貢獻。 受益公司:對于機床類上市公司而言,均有望受益于專項的實施,我們建議重點關注秦川發展、沈陽機床、天馬股份、昆明機床、青海華鼎。 這些公司具有較強的技術基礎,如秦川發展有些申報項目已經進入使用實驗階段;競爭優勢明顯,如秦川申報的項目基本上只有其在研制,在競標時優勢明顯,中標率高;申報項目多,通過答辯、拿到多項課題的可能性較高;秦川發展對盈利的邊際影響更為明顯:2008年秦川利潤7340萬,每年若獲營業外收入2000萬,對凈利潤貢獻高達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