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加快縫制機械行業整合
發表時間:2009-05-19 08:10:25; 來源:
縫制機械行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出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逆境中奮起,在反思中前行,不僅有戰勝困難的激情,還有理智的思考,對行業發展道路的求索。 縫制機械行業是輕工業中用現代即使對傳統行業進行改造不比較成功的范例,改革30年發展成為世界縫制設備大國。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行業沒有擺脫傳統發展方式的束縛,在快速發展的背后,掩蓋了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的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和經營方式落后的問題。當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全球經濟惡化的時候,行業多年積累的問題集中釋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從2008年縫制機械行業運行數據看,從2008年初,行業經濟運行就出現疲軟,在輕工各行業中較早地步入單邊下行通道,表現出明顯的調整信號。從輕工行業整體數據分析,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從2008年三季度開始顯現,四季度進一步加劇。相比之下,縫制機械行業的調整需求來得早,且強烈。 如果把當前行業的問題完全歸咎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是不切合實際的,根源是行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市場規律決定了供需矛盾會通過市場競合實現統一,過剩產能被淘汰出局是調整的必然結果。我們講在金融危機中變“危”為“機”,就是要抓住競合的機遇,在行業整合中鞏固自己的位置,謀求長遠發展。既然整合已成為行業共識,如何實現整合則成為關鍵。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協會提出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理念創新,根本的問題集中在轉變發展方式上。 做大做強是行業為之努力的目標,做大和做強是互為條件的。大主要指規模;強主要指技術領先的地位和品牌影響力。傳統認識的誤區是,大既是強。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企業盲目鋪攤子,擴產能,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走的是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道路。現在強調轉變發展方式,強調技術創新和品牌影響力,突出了強字。但是強如果沒有大做支撐,也難有作為,因為市場占有率是品牌影響力不可缺少的要素,市場占有率說到底是規模。目前,做大做強需要的是整合,通過業內企業強強聯合,打造行業“航母”。 強強聯合有橫縱之說,橫向是同類產品不同企業之間的聯合;縱向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聯合。雖實現的方式多樣,根本的方法還是以資本為紐帶,實現經營一體化。其目的是促使產業優勢資源向品牌企業集中,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行業競爭力。 筆者認為,縫制機械行業已經進入品牌競爭的階段,品牌之間的整合是行業整合的關鍵,目前主要是受企業管理體制、區域分布等條件的限制,強強聯合還存在一些制度上的障礙。《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縫制機械行業列為重點支持行業,行業整合有了新契機,因為實現行業整合,不僅需要企業的努力,也需要產業政策的支持,政府和行業組織的推進。要充分利用《規劃》的實施,向重點骨干企業傾斜,在落實規劃項目中促進重點企業間的合作。同時,積極探討品牌企業強強聯合的途徑,尋求政策突破。 在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中,通過企業相互參股組建不同所有制、跨區域企業間的大型產業集團,明確內部產品研發方向和制造分工,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是行業整合的一種有效方法。品牌企業的強強聯合,必然帶動產業鏈的進一步優化組合,帶動整個產業升級,實現行業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