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金專訪:鍛壓產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發表時間:2010-10-18 08:29:26; 來源:
“鍛壓產業必須要盡快實現轉型升級!”日前,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時,中國鍛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金一再強調。 他告訴記者,根據估算,2009年我國鍛壓產業的產量、銷售收入至少下滑了20%,“受金融危機及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低檔產品受到較大沖擊,行業整體下滑。部分鍛壓企業的情況極為艱難,或者停產或者開工不足。” 對于這個目前以中小型企業、中低檔產品為主且出口量占據20%、“非常艱難”的產業來說,轉型升級可謂迫在眉睫。 效率低下禁錮產業發展 為什么這么急迫?張金舉出了如下理由:首先,不管是與自己縱向比還是與國外橫向比,我國鍛壓產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勞動生產率低、能源和材料消耗大。 其次,行業中大多數企業至今依舊在從事工業起步階段的密集型勞動產品加工,耗費了大量資源、犧牲了很多勞動力,但只換取了微薄的利潤。認為企業辛辛苦苦卻只能在慢車道上跑的張金表示,“鍛壓行業必須要轉向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不能總是為別人代工、為他人做嫁衣”。 再其次,一些工藝和行業是改革開放后隨著制造業的發展而誕生或形成的,比如鈑金制造得益于汽車、家電行業的發展而快速膨脹。“我國的鈑金產品數量很多,但檔次不高,國外已經實現了數字化生產,做到了無人值機,但我們還是一臺設備配一個人,必須要盡快升級。” 此外,“創新性社會的建設要求我們這個基礎性產業必須在各個方面都有所突破,不斷升級,具體表現之一就是生產出質量穩定、高附加值、高性能的產品。” 張金告訴記者,盡管鍛壓行業歷來就處于被遺忘的角落,但作為基礎性產業,它又舉足輕重。很多時候,約束機械制造業進步的恰恰就是基礎性產業。“舉例來說,一個機器需要某個重量為一公斤的零件,但由于技術及管理等原因,我們只能造出兩公斤的,這種情況下,要么進口―――價格昂貴且不一定能買到,要么用兩公斤的湊合―――會導致機器結構的改變,且不說大而粗笨往往還會留下質量隱患。” 盡管近些年我國的鍛壓產業發展迅速,但必須要承認,與國外比,該行業在技術、效率、能耗、工藝、原料甚至人員理念等方面都落后很多,張金告訴記者,“主要表現在產品質量不很穩定,受基礎工藝、技術人員、操作人員的影響,有些產品做不出來,如高速鐵路的車輪和車軸及核電上的異型管件等部件。” 八大指標衡量升級與否 何為升級? 張金認為,首先要厘清一個概念,“鍛壓產業升級不見得就是改變產品種類,這其中既包括對現有產品的優化,使其性能更好、壽命更長、做工更為精致,同時消耗更少、產出更多;也包括從產業鏈的低端走向高端,由中低檔產品的生產轉至中高端產品的研發;還包括完善整個產業的配套,改變企業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提升員工的素質并改善其知識結構。” 此外,還包括文化的升級。他強調說,從比較粗放的農耕文化轉向講究時間、效率、精益求精的工業文化,必須要提倡文化建設,轉變思想觀念,這一點彌足重要。 采訪中,張金還提出了衡量產業升級的八個指標: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大大降低了勞動力、原料、能源等的消耗;企業效益和員工的收入待遇是否提高;產品的壽命、質量是否已經達到最好狀態并能持續得到改善;企業能否完整地與國外企業進行世界范圍內的同等競爭;管理者和工人是否具有了相當素質,既有技術背景也有經濟意識,同時很珍惜自己的勞動或勞動成果;鍛壓行業能否更好地為汽車、航空、電力等行業服務,即完整全面地滿足國內消費市場對部件的需求;是否將惡性競爭減至最少,并且建立起以產品質量、企業信譽、服務能力為基礎的良性的差異化產業競爭體系。 最后,能否形成基本的商業道德。“比如人員流動要符合產業發展的動態,員工待遇形成一定的標準,簡而言之即‘行規行約’,如果連這都達不到,就妄談產業升級。”張金表示。 協同作戰共謀產業升級 那么,對于鍛壓行業來說,如何實現升級呢? 作為基礎產業的鍛壓行業的產業升級一定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作為產業升級的主體,要在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引導與扶持下,企業更應該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鍛壓企業首先需要引進復合型人才,改善管理體制,同時要特別重視技術研發,而不是固定資產投資。”張金強調說。 一些行業目前投資過快。比如自由鍛液壓機。實際上,一些液壓機因為設計制造存在技術缺陷或配套設備不合理、布局不科學等,根本就不能滿足生產技術的需要。盡管其數量增長很快,但高水平且完全符合當今世界壓力機生產概念的產品并不多,因此盲目投資風險很大。 “我認為,利用現有條件做好技術開發、產品完善、人才引進和員工培訓等是所有企業的當務之急。”張金認為,當前鍛壓企業應拿出5%~10%甚至20%的預算用于技術研發,一味地投資設備、擴大生產、擴建廠房,一定會出現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當前形勢下,可充分發揮現有資源優勢,推進產業內自發的兼并重組,“這是實現產業升級的最好辦法之一,在短期內就可實現強強聯合;另一個途徑就是鍛壓企業應盡可能地與主機廠建立具有緊密聯系的戰略合作伙伴。”同時,還應進一步強化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方式可以多樣。 “在這個進程中,協會首先應該創造一種不斷調查研究、及時交流溝通并不斷引導企業發展的文化氛圍。”張金表示,其次對于行業一直以來都面臨的“后繼無人”窘境,協會必須重視并加強人才的培養、培訓。“沒有了人,再好的技術也沒有用。” 同時,協會還應該推動行業加強國內外的交流,“我們既要走出去,參加國外的一些技術交流、國際展覽等,也要把國外優秀的企業家或專家請進來授課交流。我們可以邀請其參與國內出版的技術書籍的編寫,并在制定、修訂相關標準時適當參考其意見。” 張金解釋說,現在不乏一些照搬國外標準或閉門造車的標準,前者可能會與國內產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相脫節,而后者可能落后于產業前進的腳步,保護落后。 此外,協會要狠抓對產業的調查研究、深入基層一線獲取一手材料,而不是泛泛地發個通知、開個座談會或者填個表格;要盡可能地引導、制定涉及行業方方面面的行規行約,加強對行業的引導。“在轉型升級中,協會應該做到以上工作,”張金表示,“這也是鍛壓協會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