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判斷 下半年車市增速將繼續回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第一研究室主任 李建偉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劉元春 ■西南證券公司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研究員劉 峰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持續回暖,GDP保持高增速,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具體到汽車業,高增長成為上半年的關鍵詞,超過900萬輛的銷量創下歷史新高。下半年,我國經濟是否能延續上半年的良好走勢?汽車業將受到整體經濟走勢的哪些影響?本期我們邀請三位經濟領域的專家進行分析、預測。 ■ 上半年經濟增速回落明顯 多項政策現退出跡象 《中國汽車報》:今年初,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網友在線交流時表示,今年是中國經濟最為復雜的一年?,F在,上半年已經過去,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數據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1.1%。您認為,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表現出哪些特點? 劉元春:上半年經濟運行特點可用“持續復蘇、高位運行”概括。不過,我們在為經濟增長速度感到欣喜的同時,還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從2009年經濟深度下滑以及今年上半年月度增速回落的情況分析,上半年的經濟增長,是經濟復蘇進程中的一種增長,沒有出現過熱狀態。第二,實際經濟運行情況不像數據描述的那么好;第三,經濟增長的動力正在減弱。拉動上半年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有存貨回補、出口強勁復蘇以及刺激性政策作用。但存貨回補的周期較短,出口受外部環境影響大,政策效應遞減,這些經濟增長依賴的因素具有逆變和不穩定性。因此,我們可以判斷,我國經濟高位運行的狀態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李建偉:我國GDP增速在經過2009年2季度到第4季度連續3個季度的持續回升后,從2010年1季度開始回調。從中長期發展看,我國經濟從2007年第3季度開始進入中長期回調階段,預計這一回調態勢要延續到2014年。從這一角度看,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回調是正常的,目前GDP增速仍處于正?;卣{范圍內。 劉峰:上半年數據表明,國民經濟朝著宏觀調控預期的方向發展,基本面進一步回升向好。 《中國汽車報》: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提出要把擴大消費作為保持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從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看,您認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否達到了預期? 劉元春:據測算,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接近50%。應該說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度很強勁。盡管上半年消費同比增長接近18%,但扣除價格因素后,消費增長速度還是略有回落。 李建偉: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發展模式轉換的重要時期,外需的擴張空間趨于收縮,內需特別是消費將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從中長期看,我國消費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但短期內會出現回調與波動。比如,今年上半年消費品零售額表面上增長了18.2%,但扣除商品零售價格因素后,實際增速只有13.7%,與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對今年經濟增速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 劉峰:為刺激經濟增長,應對金融危機,政府往往進行直接投資以拉動經濟發展。但單純使用政府投資手段調控經濟,而不采取財政、金融等各方協調的政策,以“組合拳”擴大和提振內需,將導致投資和消費失衡、投資邊際效率持續下降等不良后果。從上半年的數據不難看出,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低于去年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決定內需的強烈程度和持續時間。 《中國汽車報》:溫總理說,中國經濟第2季度的發展速度比第1季度有所回落,除了基數因素,主要是主動調控的結果。 劉元春:應該說,宏觀調控是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從去年11月開始,一些刺激政策出現退出跡象。從貨幣政策看,信貸投放量減少,今年全年計劃投放7.5萬億元,上半年放出4萬億元,市場貨幣供應量也出現明顯下降。這說明,貨幣政策已經由極度寬松回到適度寬松或偏緊的狀態。從財政政策看,上半年財政收入與支出相減后,產生1萬多億元的節余,這意味著政策的收緊。從房地產市場新政、地方投融資平臺清理等因素分析,刺激政策進入退出通道。 李建偉: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回調,主要是投資和消費實際增速大幅回調。投資和消費實際增速回調,重要原因是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緊縮,信貸增速和財政支出增速均比2009年上半年有較大幅度下降。因此,從政策角度看,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的回調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動調控的結果。 ■ 下半年經濟增速大幅回調 謹防回落因素產生疊加效應 《中國汽車報》:從上半年的經濟數據看,投資、出口、消費三大動力表現不一。消費繼續增長,出口恢復性增長,投資在第2季度比第1季度有所下降,您認為這種局面下半年會不會延續? 劉元春:下半年,GDP增速將有所回落。我們預計第3季度GDP增速為9.2%,第4季度將跌破9%,全年呈現前高后低的特點。其中有幾方面原因,第一是投資增速繼續下滑。一般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5~6個月后,會影響到房地產投資增速。同時,地方投融資平臺的清理,對于地方項目的投資會產生不利影響。第二是出口回落。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不堅實,全球存貨回補已經出現回落。這對我國這樣的制造業大國的出口,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第三是匯率變化帶來的人民幣升值,貿易政策的調整以及歐洲債務危機,都會使下半年出口回落。與此同時,進口卻具有一定的剛性,外需市場的惡化,會減小貿易順差。 對國內市場來說,到第4季度,我們的供給會出現放量狀況,加上有效需求明顯下滑,屆時我國宏觀經濟可能表現為次蕭條狀態。也就是說,經濟雖不會二次探底,但會回落。 李建偉:從經濟運行的內在增長趨勢看,下半年我國投資和消費實際增速仍將持續回調。上半年我國出口恢復快速增長,重要原因是美、歐、日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已經復蘇,進口恢復快速增長。預計下半年美、歐、日經濟復蘇勢頭趨弱,進口增速回調,但不會出現大的下降,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中國汽車報》:面對下半年增速回落的趨勢,您認為政府會不會對宏觀政策進行新的調整?有沒有可能出臺新的刺激政策? 劉元春:可能對一些政策進行微調,正在退出的政策可能減緩退出的速度,但不會出臺新的刺激政策。貨幣政策方面,下半年將進一步收縮放貸規模,但加息會暫緩;財政政策上,將加大支出力度,主要用于增加保障性住房等五大領域;區域政策上,將推動產業在區域間的梯度轉移,刺激民間投資。盡管不會有新的刺激政策出臺,但老政策微調后,將有助于避免趨勢性回落。 李建偉:鑒于今年1季度以后經濟增速回調幅度較大,4月后財政支出增速已有所提高,緊縮性政策已出現松動與微調。從維護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角度看,下半年的宏觀調控政策仍應保持穩定性與連續性,不會出現大的調整。特別是抑制房地產泡沫的相關政策,從維護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角度,目前針對投機性炒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不能松動。 劉峰:當前國內經濟形勢比較復雜,加之國際經濟的復蘇步伐比想象和預期慢,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國家將在下半年采取適度寬松的經濟政策。 《中國汽車報》:您認為下半年宏觀經濟形勢會怎么樣?經濟增長速度會達到10%以上嗎?與2009年相比,2010年全年經濟增速會不會下降? 李建偉:綜合國內外各種情況,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回調態勢,但出現深度回調的可能性很小。利用“季度經濟增長周期模型”進行的模擬預測結果顯示,在國內政策保持穩定,美、歐、日經濟與進口增速小幅回調的情況下,2010年全年我國GDP增速能夠達到10.4%左右,但2011年我國GDP增速有可能回調到10%以下。 劉峰:下半年,我國宏觀經濟依然面臨國際國內的復雜局面。調整經濟增長結構是下半年乃至今后數年經濟工作的重心。隨著國際經濟環境進一步好轉,國內各項改革積極穩妥推進,采取適度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適度增加直接投資,通過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刺激內需消費,經濟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從而對外貿產生積極效應,“三駕馬車”齊頭并進,那么,“高增長、高就業、低通脹”的全年目標能夠實現。預計全年經濟增長速度大約為9%。 劉元春:在關注經濟增速的同時,還要關注導致經濟增速回落的因素。由于這些因素具有同步性,要謹防多種因素產生疊加效應。 ■ 汽車消費拉動力減弱 整體增速繼續回落 《中國汽車報》: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上半年汽車類消費增長達到37%。上半年汽車總銷量超過90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您怎么看上半年汽車業在經濟增長中的表現? 劉峰:今年上半年,汽車工業總產值約2萬億元,占上半年國民生產總值172840億元的12%左右。汽車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引領者。不過,從股市情況看,上半年汽車板塊振幅達到36.11%,跌幅達34.71%;零部件行業板塊的振幅達到24.48%,跌幅為19.56%。同期,上證綜合指數振幅為25.17%,跌幅為22.64%。汽車板塊指數表現弱于上證綜指,市場信心較弱。A股市場汽車板塊的表現與上半年高位持續平穩增長的汽車工業產銷態勢背離。 《中國汽車報》:對下半年汽車市場,外界普遍預測增速繼續下滑,您認為目前的宏觀環境中,有哪些因素有利于汽車消費?哪些因素不利于汽車消費?總體看,下半年汽車消費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 劉元春:下半年消費將有所回落,主要是刺激政策效應遞減。對于消費,我認為政府更應該進行包括工資改革在內的制度建設,而不是采取一次性的刺激政策。 下半年,在機遇與挑戰的共同作用下,汽車消費增速將回落。房市低迷,會產生支出替代的現象。原本打算買房的人,可能轉向購車。挑戰也不容忽視,除了刺激政策導致的消費提前外,城市基礎設施滯后等都會對汽車消費產生抑制作用。 李建偉:汽車消費是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熱點,也是國內消費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之一。從中長期看,汽車消費在未來3~5年仍將是國內消費熱點,特別是中等收入階層的消費需求轉向汽車后,汽車銷量還會持續快速增長。短期看,隨著居民消費進入回調狀態,汽車消費的高速增長勢頭也會弱化,預計下半年汽車銷量增速會小幅回調。 劉峰:有利因素包括國家出臺的一些連續、穩定政策,如汽車下鄉、以舊換新等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等。下半年,汽車消費將面臨更多不利因素,包括油價及原材料價格上漲,汽車消費優惠力度減輕可能引發銷量遲滯現象。不過,預計下半年我國汽車工業仍將繼續保持高位平穩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