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軸承零件熱處理現狀及對策
發表時間:2009-07-10 14:34:54; 來源:
摘抄自;劉耀中。洛陽軸承研究院
隨著主機的高速化,輕量化,軸承的工作條件更加苛刻,對軸承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如更小的體積,更輕的質量,更大的承載容量,更高的壽命和可靠性等。其中,國產軸承的壽命和可靠性成為近年來越來越突出的問題,開發熱處理新技術,提高熱處理質量一直是國內外軸承生產企業及相關企事業單位關注的課題。本文對近年來熱處理技術的進展進行綜合,以期對我國的軸承行業相關人員有所借鑒。
1. 高碳鉻軸承鋼的退火。高碳鉻軸承的理想退火組織 是鐵素體基本上分布著細,小,,勻,圓的碳化物顆粒的組織,為以后的冷加工及最終的淬回火作組織準備。目前,除了少數企業使用周期式設備外,普通使用的是無保護氣氛的單通道推桿式等溫退火爐。退火的組織和硬度控制已比較成熟可靠,可較容易地把退火組織控制在JB1255標準鐘的2-3級或細點組織。存在的問題是能耗偏高,退火后氧化脫碳嚴重。近年來,從節能的角度出發,開發了油電復合加熱等溫退火爐,雙室首尾并置(水平或上下)的等溫退火爐,節能效果顯著,應大力推廣;同時,隨著毛坯精密成形工藝和設備的出現,開始采用氮基保護氣氛等溫退火爐,以減少退火過程中的氧化脫碳,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和加工成本。
2. 高碳鉻軸承的馬氏體淬回火。常規的高碳的高碳鉻軸承鋼馬氏體淬火工藝的發展主要分3個方面:一是開展淬回火工藝參數對組織和性能影響的基礎性研究,如淬回火過程中的組織轉變,殘余奧氏體的分解,淬回火后的韌性與疲勞性能等;二是淬回火的工藝性能的研究,如淬火條件對尺寸和變形的影響,尺寸穩定性等;三是取締氧化或保護氣氛加熱,推廣可控氣氛加熱。
3. 常規馬氏體淬火的發展動向。 目前,軸承零件的常規馬氏體淬火多采用鑄鏈爐,網帶爐等連續淬火設備,淬火后的組織,硬度等指標很容易控制在所期望的范圍內。對此類淬火工藝,今后的發展方向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淬火變形的控制。淬火加熱設備基本采用了保護氣氛或可控氣氛,可以保證不脫碳,或根據需要進行復碳或滲碳,從而可以大大壓縮熱處理后的加工余量。安加工余量的可壓縮程度往往又受到淬火變形的制約,另一方面,殘余應力及殘余奧氏體的控制和評價。我國目前的熱檢標準中,對殘余應力和殘余奧氏體沒有評定指標限制。
4. 貝氏體等溫淬火。是近年來國內軸承行業研究的熱點。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貝氏體組織的突出特點是沖擊韌性,斷裂韌性,耐磨性,尺寸穩定性好,表面殘余應力為壓應力。因此適用于裝配過盈量大,輔以條件差的軸承。
縱觀國內外軸承熱處理技術的發展,我國軸承行業語國外發達國家的熱處理技術尚有較大的差距,嚴重制約著我國軸承的質量,尤其是壽命和可靠性的提高。整個軸承行業應注重熱處理基礎理論和新技術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在實際生產中大力推廣應用,以盡快提高我國的的熱處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