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制造尋找逆勢而上的道路--訪鞍鋼重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鍛造廠李東輝副總工程師
企業想在經濟危機中逆勢而上,就要以市場需求和自身發展戰略為導向,調整工作模式,尋找新的機遇。
如何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配置資源,在市場低迷的狀況下優化產品結構、開拓市場、增收節支以利于更長遠的發展,是冶金制造行業面臨的最大任務和挑戰。在這樣的形勢下,以生產冶金制造設備為主的鞍鋼重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鍛造廠結合自身特點,正在尋求一條逆勢而上的道路。 鞍鋼重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鍛造廠的主要產品有包括軋機支撐輥、工作輥的輥系設備,以破碎機、燒結機為代表的礦山設備和軋機設備等。其中采用中薄板坯連鑄連軋(ASP)軋制工藝的鞍鋼R1型1700mm粗軋機是我廠研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就冶金行業的設備需求整體而言,礦山設備的發展趨于大型化,鍛造產品的發展趨勢則是要求軋機所能加工的工件重量越來越重,同時對于設備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越來越高。
這就使得制造商的設備水平直接決定了其加工能力。目前,我廠使用的設備比較重要的是一臺德國進口的8000t水壓機,其生產能力可以完成對現今市面上大部分的輥系設備的加工。 這次經濟危機對冶金設備的銷售影響很大,這主要是受到上游企業訂單萎縮的影響。這一現象也促使國家出臺了很多新政策,對中國鋼鐵和冶金行業實施產業重組。對于冶金行業來說,這次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目前,我國的冶金行業在高附加值產品的產量、質量、品種和規格上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在新工業、新裝備、新技術原始性開發及工程化方面與發達國家的水平有一定距離,且我國的企業能耗偏高,在環保方面有待改進。這些問題在冶金企業經濟效益良好時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眼下的訂單萎縮正是企業對自己的產品結構進行調整的好機會,對一些低附加值、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產品進行果斷地減產甚至停產,并有針對性地推出一些新產品,從長遠上講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雖然現如今冶金制造業在銷售方面受到了經濟危機的較大影響,但是從長遠的發展來看這一領域還有很大的市場潛力沒有被挖掘。且冶金制造設備大型化和高質量化的發展趨勢,也與目前國家對冶金行業進行的產業重組中倡導的優化品種、科技創新的理念十分契合。目前,國內的冶金設備主要分為礦山設備、煉鋼煉鐵設備和軋鋼設備等,其中軋鋼設備領域已經基本開始采用國內設備替代進口設備,如我廠生產的軋鋼輥系設備無論從加工質量還是使用壽命上都已經達到國際水平。另一方面,針對由于前一階段粗放式發展所帶來的冶金設備制造業普遍存在的成本偏高問題,冶金設備生產商們所面臨的新課題就是如何降低能耗。這不僅是從環保的角度提出的需求,更是從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的角度上應該得到重視的要求。企業降低能耗的能力,也是其降低成本水平的體現,而節能的具體措施以引進和采用一些節能設備為主,如加熱爐的節能設備等。目前,國內生產的此類設備質量還有待提高,而國外的類似設備又缺乏進口渠道,這也是現今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過程所遇到的困難之一。不過,在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方面,國內的設備已經非常完善,且這一技術已經在行業中的大部分企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此外,除了冶金設備市場,冶金制造企業還應開闊視野,適當關注水電、船舶、化工以及日前越來越受重視的風電行業。不少冶金制造企業只要在輔助工裝工藝方面進行一些研究和開發,即可滿足這些行業的設備需求。這樣一來,也從側面緩解了由冶金市場不景氣給設備制造商帶來的銷售壓力,為身處經濟危機中的制造企業提供另一個生存支點。 總而言之,企業想在經濟危機中逆勢而上,就要以市場需求和自身發展戰略為導向,調整工作模式,尋找新的機遇。正如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3月視察鞍鋼時提出的:“要抓住機會,千方百計把產品打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