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型裝備業以創新“伴舞”水泥業
發表時間:2009-06-23 09:01:08; 來源:
服務于鋼鐵、建材、煤炭、冶金等多領域的中國重型裝備制造行業,與合作伙伴一道攜手并肩、共同努力,不斷以創新工藝和技術提升了自身發展,同時共同創造和見證了這些行業的進步。這是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張人為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國水泥工業論壇中對我國一些裝備制造企業的評價。 水泥裝備具備國際競爭力 他認為,近十年來我國水泥工業取得了巨大發展和驚人進步,2008年中國水泥產量已達到14億噸,而2000年只有5.97億噸。這些成就與中國裝備制造業一些重點企業的突出作用和貢獻分不開,中國裝備制造企業是水泥行業在世界范圍內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別是在打破國外核心技術壟斷、提供高性價比國產化產品上,為中國水泥產業降低成本、擴張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悉,目前我國水泥重型裝備行業已經具備了水泥工程的總包建設能力,諸多方面均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在現代水泥工業工程服務領域具有研發、設計、裝備制造、工程建設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系統集成優勢,能夠以工程總承包等形式將水泥成套技術與裝備出口。 水泥業專家認為,目前我國日產萬噸水泥生產線的生產技術及裝備,其工藝水平、裝備配置和自動化控制能力等已領先于國際水平。5000噸、10000噸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裝備出口和水泥項目工程總承包,已具備很強的國際競爭力。 自主研發和國產化水平不斷提高 在中國水泥行業的發展史上,國外產品的技術壟斷曾使這一行業的創新和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特別是在新型干法水泥實施推廣建設初期,國內制造能力一度成為發展瓶頸。應該說,中國水泥產業的發展,既得益于國家政策、市場需求拉動的背景支持,也得益于中國水泥業主要生產企業的創新思路和執著發展。特別是在一些發展的關鍵時期,與國內主要設備制造商的共同努力,通過使用自主開發技術和重大裝備國產化,在工程管理中實行業主負責制、自主裝備成套、工程招投標和優化設計,使投資成本成倍下降。同時,通過設備擇優成套和不斷優化標準配置,使水泥生產線各項運行指標獲得重大突破。 中國水泥行業的龍頭企業―――海螺集團副總經理余彪指出,通過與中信重工、北方重工、重齒集團等裝備制造企業的合作,使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全部使用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其中,原料立磨、立磨減速機、窯和預熱器分解爐、第三代大型蓖冷機等大型國產裝備的首次使用及不斷改進和完善,使中國水泥以國產化日產5000噸生產線作為發展主力窯型變為現實。 專家指出,重型機械是為一些生產行業提供技術裝備服務的,因此與客戶進行深入交流,充分了解這些行業的生產工藝情況顯得尤為重要。 上下游企業合作帶來雙贏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國內重型機械行業用戶板塊劃分明確,市場競爭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尤其缺乏產品創新意識、企業被動應付用戶要求為生存常態,導致行業整體格局老化、固化。近幾年來,一些排頭兵企業注重創新,以先進的工藝和技術實現了重大裝備的大型化與成套化,迅速脫離了過去的被動局面,具備了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實力。同時,這也大大提高了鋼鐵、建材、煤炭、冶金等行業的生產能力。 中國水泥裝備制造領域的排頭兵企業―――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對攜手用戶共同發展的理念和作法深有體會。中信重工總經理任沁新及其團隊成員不斷強調,水泥行業對制造企業的認同與支持,特別是在企業發展的關鍵及重大歷史時期,雙方的合作為各自贏得了機遇和發展。 大型成套裝備成研發重點 據介紹,作為伴隨、見證中國水泥工業發展歷程的裝備制造企業,中信重工實施技術先導戰略,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中信重工圍繞發展循環經濟,實現高效、節能、環保水泥生產線裝備的國產化、大型化,以及水泥產業的升級和技術進步,積極實施自身產品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如圍繞水泥生產主線設備,強化現有成熟技術的拓展應用研究、開發和完善具有市場潛力的新產品,形成了包括備件、單機、主線設備、成套主機、日產10000噸生產線、余熱發電、礦渣立磨、原料立磨直至水泥窯消納城市垃圾在內的一整套多環節、長鏈條的水泥產業鏈,走出了獨具自身特色的技術創新之路。 專家指出,中國水泥行業的發展,造就了其業內的頂尖企業,如海螺集團,同時也成就了重型裝備制造業的新龍頭,如中信重工。而經過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中信重工已成為中國水泥行業的主要設備供應商,擁有這個行業的絕大多數用戶,也是最早在業內實現成套設備和總包工程的制造企業之一,因此被業內同行稱之為“巨無霸”。 因此,有重型機械行業的專家認為,針對行業發展的現狀,國內裝備制造企業應繼續以提升自主開發能力、創新產品服務和提供大型技術裝備、成套工程設備為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