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挺起“中國制造”的脊梁
借鑒日本工業化路徑得知,機械行業是日本工業化過程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深入,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裝備制造業發展,先后出臺了許多扶持措施,比如國產設備抵免稅、增值稅返還等,在一些重大建設領域要求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 機械行業是我國的一個傳統行業,多數細分領域都存在參與企業眾多、市場集中度低、產能過剩、企業經營效益不高等普遍性問題。 2006年,《國務院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16個鼓勵發展的領域,特別指出鼓勵訂購和使用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對訂購和使用首臺(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的國家重點工程,除了可確定為技術進步示范工程,優先予以安排外,還引入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機制,引導裝備制造企業和項目業主對于首臺(套)國產重大技術裝備投保。但實際上,目前很多大型項目仍然不愿或者較少使用國產設備產品。 規劃要點 《規劃》提出一要依托高效清潔發電、特高壓輸變電、煤礦與金屬礦采掘、天然氣管道輸送和液化儲運、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的重點工程,有針對地實現重點產品國內制造。二要結合鋼鐵、汽車、紡織等產業重點項目,推進裝備自主化。三要提升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等配套產品技術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四要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產業增長方式。支持裝備制造骨干企業進行聯合重組,發展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和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調整振興規劃中給市場帶來的機會在于一、四點,屬實質性操作較強的規劃。依托重點工程項目實現重點產品的國內制造,國內整機產品的制造水平較高,可以重點關注鐵路設備制造企業如中國南車,工程機械制造企業如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以及新能源設備制造和特高壓變電相關制造企業。裝備制造骨干企業的聯合重組這一點,很可能主要涉及軍工制造企業之間的重組。 投資策略 建議重點關注鐵路設備制造子行業,理由是:行業需求明確,毛利率受益成本下降穩中有升,業績有可能超預期;對于有反轉預期的子行業如工程機械,則需注意估值水平的調整,在沒有確認反轉前,維持當年業績14倍市盈率估值水平不變;而對于市場預期較為一致的陷入衰退的造船子行業,建議在考慮安全邊際的情況下投資;對于汽車行業,1月份乘用車銷量超過美國達79萬輛,銷量同比增幅達19.6%,遠遠超出年初增長10%的幅度,但單月數據是否表明見底回升仍不能確定。 規劃對目前正處在業務重組和資產整合中的軍工類企業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相關的上市公司及其集團公司有可能借助政策東風,加快業務重組和資產整合的步伐,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航空動力(600893)和哈飛股份(600038)及ST昌河(600372)的資產整合進程。 政策影響已經反映在多數A股機械股的股價當中,建議關注特變電工、國電南瑞以及金風科技等政策受益較大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