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將對我鋁型材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歐洲或效仿
發表時間:2009-06-01 08:55:26; 來源:
澳大利亞將于6月3日對我國鋁型材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下簡稱“兩反”)合并調查,這是繼加拿大鋁擠壓鋼材“兩反”調查后,對同類產品發起的第二起“兩反”合并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與加拿大不同,作為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發達國家之一,澳大利亞是對中國發起反補貼調查的第一個國家。 涉案企業集中廣東 據悉,澳大利亞國內最大鋁型材生產、加工企業Capral和G-James已于5月15日向澳海關提出書面申請,要求對原產于或出口自中國的鋁擠壓材(AluminumExtrusions)進行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 澳大利亞海關目前正在對該申請書進行審查,將于2009年6月3日立案,正式進入調查程序。 記者獲得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該案件涉及我出口金額接近3億美元,主要涉案企業700多家。其中,出口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31家,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出口2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4家,占總量一半以上,其中3家在廣東省。 鑒于中國政府是反補貼調查的應訴主體,佛山為鋁型材的主產區,由廣東省外經貿廳牽頭,召集涉案企業于6月1日在佛山召開應訴協調工作會議。 據悉,鑒于本次涉及首個承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發達國家對我國提起反補貼調查,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本次會議除了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相關官員出席外,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等部委均派員參加。 據商務部一位相關官員透露,澳大利亞對我國發起反補貼調查早有意圖。此前澳大利亞曾對我國發起“兩反”案件是去年的衛生紙“兩反”調查,但在調查過程中,由于原告本身在中國有相關的投資,因此在調查過程中,原告撤銷了反補貼調查的申請,這直接導致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在衛生紙案件中最終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在金橋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吳克耀看來,高性價比的中國鋁加工產品刺激了國外的神經。2008年上半年,國內鋁價低于國外鋁價,國內鋁加工生產商成本優勢進一步增強。 據吳克耀介紹,澳大利亞對鋁型材的年用量大概為14萬-16萬噸,Capral和G-James等本土廠商大概占其中的三分之二,其它大都來自中國,“由于來自中國的鋁型材性價比高,因此中國鋁加工商在澳洲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 或引起歐洲效仿 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秘書長馬世光表示,近些年來,我國鋁加工產品出口比例不斷增大,至2008年實現了鋁加工產品的凈出口。 “但受取消出口退稅、貿易摩擦和經濟危機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鋁型材出口態勢出現了拐點。”馬世光表示。 他表示,自2008年10月以來,我國鋁材出口量由16萬噸降至5萬噸,增幅同比減少100.2%,鋁型材出口同比減少了69%。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對澳大利亞鋁型材出口金額達25071.08億美元,同比增長20.93%。 作為本次涉案金額最大企業之一,臺澳鋁業(臺山)有限公司進出口部負責人鄧毅明表示,鑒于此前加拿大“兩反”案件輸掉后,中國企業已經失掉加拿大這個重要市場,澳大利亞市場不能再有閃失,“如果這個案子打不掉,將極有可能引起歐洲效仿被作為案例,再發起‘兩反’調查。” 金橋國際行政總裁吳克耀對記者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認為,“我們已經失去了加拿大市場,如果再失去澳大利亞市場,那將非常糟糕。” 據了解,我國鋁型材出口市場集中在美洲、歐洲和澳洲。鄧毅明說,按照我們去年對澳大利亞2200多萬美元的出口額來算,如果失掉澳大利亞市場,我們將失掉三分之一的出口額。 但廣東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局長陳立鵬表示,由于澳大利亞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反傾銷調查中將不能使用第三替代國計算產品成本,而用企業內銷的價格作參考,這有利于我國企業勝訴。 陳立鵬表示,鑒于澳大利亞市場的重要性,企業應積極應對,一方面配合政府打反補貼,同時也要配合好行業組織打好無損害抗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