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裝備制造工業“母機”爭全球話語權
裝備制造業被稱為現代工業的“母機”,是為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 “對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安徽裝備制造業來說,其調整與振興的‘靶心’是增強國際競爭力,掌握全球話語權。”省工業機械協會有關專家表示,安徽裝備制造應有足夠氣魄成為世界舞臺上的領舞者。 據悉,由省經信委編寫的《安徽省裝備制造業2008~2011年振興規劃》目前已經上報省政府,該振興規劃將成為引導全省裝備制造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指南者”,成為安徽省經濟發展的的另一座“富礦”。 A工業強省戰略下的“遺憾” 6月3日下午,合肥市經濟開發區合力工業園北區內,一臺臺“合力”裝載機正整裝待發。然而,據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計凈利潤將同比下滑50%以上。 合力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目前安徽省裝備制造業所面臨的一種尷尬。 安徽鋼鐵產業基礎雄厚,裝備制造業依托的主要原材料、能源、港口、交通等條件,一應俱全。然而,集多種發展優勢于一身的安徽裝備制造業卻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經濟總量偏小,對全省經濟的貢獻率比較低。 中國企業能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竹友表示,在信息化的今天,裝備制造業的基礎戰略產業地位仍無法動搖。在工業領域,每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強度,冶金工業為1.76、石化工業為1.30,而裝備制造只有0.18。裝備制造業可以以同樣的能源、資源消耗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價值。 正在省政府審批的《安徽省裝備制造業2008~2011年振興規劃》,將裝備制造業放在安徽“支柱產業”的戰略地位,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也將為安徽省實現“彎道超車”打造一臺性能優良的發動機,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動力支持。 B裝備制造業成安徽省經濟“富礦” 提起安徽省的“富礦”,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鋼鐵和煤礦,實際上還有一種無形的“富礦”,那就是裝備制造業。 安徽省裝備制造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迅速,現已形成以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電工電器、機床工具、石化機械等十大行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發展成為安徽省工業經濟的支柱之一。2008年,全省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達2190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125億元、利潤90億元、出口交貨值204億元。全省涉及裝備制造的企業多達萬余家,其中規模以上的企業達1551家。 國元證券分析師姚春雷表示,在國家巨額投資的拉動下,安徽省裝備制造業成為率先復蘇起來的產業:合力叉車訂單充足,產銷和去年下半年相比有所回升;馬鋼車輪公司2008年新線投產以后,其火車車輪產能達到110萬件,成為全球最大的供應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