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及銅合金零件的毛坯壓力加工
發表時間:2009-06-16 08:16:51; 來源:
【摘要】通過對銅及銅合金鍛件產品缺陷的研究,找到了工藝及材料的改進明,該技術可行,能夠滿足產品合格率提高的要求,并能提高產品質量。 銅是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屬,沒有同素異形轉變,因此它在室溫和高溫下都具有高的塑性,可以進行冷熱壓力加工。在鍛造生產中,銅質零件品種很多,有純銅及銅合金(普通黃銅和硅黃銅等),有自由鍛件和模鍛件,有形狀簡單或形狀很復雜的。在長期的實際生產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質量問題,曾因鍛造裂紋導致工件報廢的案例不少。通過反復試驗和鍛造,對鍛造工藝的改進,對原材料的成分分析,對原材料的金相分析,基本解決了這些質量問題。下面就銅及銅合金的鍛造研究談一談心得體會。 一、純銅的鍛造 在過去的純銅鍛造生產中,曾因鍛造裂紋導致大量工件報廢。 1.原始情況 工件是材質為T2的圓環類自由鍛件,有300多種,外徑400~2265mm,內徑300~2100mm,厚度20~125mm。工藝采用銅錠鍛拔長條后,彎圈焊接成形。使用設備為燃油加熱爐、7.5kN空氣錘和圓彎機。鍛造溫度為650~900℃,實際鍛造溫度憑經驗判斷。 2.質量情況 銅錠在7.5kN錘上拔長時,鍛3~5錘時,坯料表面開裂,縱向、橫向裂紋都有,但多數為橫裂,我們采用這一工藝方法,這些年已多次發生類似質量問題。 3。質量分析 (1)化學成分分析鍛件因裂紋報廢共10余t,每批次都取樣檢測了化學成分,共取樣11次。化學成分(質量分數)中Pb的平均含量超標O.02l%、Bi的平均含量超標0.0128%、sb的平均含量超標0.0007%,雜質含量均嚴重超標。 (2)金相分析①少量非金屬夾雜物分散分布,顆粒細小。②金相組織為a一晶粒,大小不均勻,其平均直徑d=O.1mm,晶粒度相當于11~12級。 (3)銅錠剝皮后鍛造發現仍有裂紋出現。 (4)分析與結論①導電環在鍛造時產生裂紋的主要原因是雜質元素(Bi、Ph、sb等)超標。Bi、Pb、sb等含量大大超過標準,這對銅的導電性和塑性都有影響,尤其是過量的Ph和Bi在銅中的溶解度很小,它們與銅形成cu―P11和Cu―Bi低熔點的共晶體(熔點相應為327℃和270℃),呈網狀分布于固溶體的晶界上,削弱了晶粒之問的聯系,導致塑性驟然降低而開裂。②次要原因是始鍛溫度控制不嚴和變形量過大。因為鍛造溫度是靠操作者憑經驗看金屬顏色來判斷,實際鍛造溫度很難把握。始鍛溫度過高時,低熔點共晶體熔化使銅質鍛件易于開裂,造成“熱脆性”③在始鍛時,變形量大,由于熱效應,溫度的增高也可使低熔點共晶體熔化,破壞晶粒間的結合,導致開裂。 4。改進措施 (1)銅錠改為圓銅棒,加強原材料檢查,材料的化學元素必須符合CB5231―200l的規定。 (2)鍛造溫度確定為650~850℃,鍛造溫度的測量使用遠紅外線測溫儀。 (3)采用電爐加熱。 (4)始鍛時,變形程度控制在10%~15%。 (5)錘擊應輕快,翻轉自如以免熱量散失。 5.效果 改進工藝及材料后的鍛造生產中,基本消除了鍛造裂紋,質量明顯提高,合格率達95%以上。 |